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

我想了解一下80年代的中苏、中美关系及中国国内的状况。谢谢

  你的问题也正是一个年代的问题,只能长话短说:
  用一句话来概括:“80年代美中苏三角关系”

  起因:
  80年代初苏联的问题:由于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苏联经济负担加重,苏联内部面临领导人交接问题,并且,在入侵阿富汗以后,苏联的国际形象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

  由于进入80年代以后,争夺的态势渐渐的对苏联不利,因此,想通过改变中国的态度来帮助自己摆脱两面顾虑,改善在于美国争夺过程中的不利地位。但是,苏联向中国发出了很多信号,但是却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虽然中国也希望改善和苏联的关系。但是在反对霸权和消除安全威胁上面,讲求实际的中国对此没有很积极地反应。

  即便如此,苏联人仍然在既得利益方面不向美国做任何让步。因此,在东亚,南亚,中美洲,西欧,苏联都加快了行动。因此,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不但没有进一步缓和,反而加剧了。

  由于美苏双方对于缓和的定义和目的不同,苏联的扩张行为使得美国不得不对缓和作出调整,里根政府决心制止苏联的继续扩张,采取和苏联全面对抗的方针。并且,美国政府看待世界形势时,又回到了两极概念,苏联也不承认战略三角的存在。中国依然不是真正的大国,与中国的关系还是处于美苏关系之下。

  这一时期,随着主张对苏强硬的里根当选总统,美国对苏联放弃缓和政策,加强对苏联的封锁和制裁措施。

  而此时美国的对华政策看来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积极的谋求同中国的战略联盟关系,另一方面却与台湾关系密切,以为中国为了换取和美国的战略合作,会在台湾问题上有所让步。这使得中国怀疑美国的可靠性。于是中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强调独立自主。

  由于全球战略形势变化,美苏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苏联已经不像70年代那样富于侵略性了。因此,中国开始同美国拉开距离,同苏联稍稍改善关系,并且发展第三世界关系,使自己在和苏联和美国打交道时更具有灵活性。

  因此,里根政府发现,中国不可能在所有战略问题上都与美国合作,不能过高的估计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因此,美国转而强调日本的作用,把日本作为其亚洲政策的基石。这样,美苏的力量对比变化和中美双方政策调整的结果导致了中美双方的合作基础——苏联作用的减弱。因此,八十年代美中苏三角关系地位下降。

  即便如此,中国的对外政策依然是倾向美国的。为了防止中苏关系密切,在与苏联的争夺中继续利用中国力量,以及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利用中国发展需要技术资金和中苏矛盾并未消失这两点,同中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经济方面扩大合作。同时,在军事领域方面,在某些热点地区,两国还达成了默契和谅解。

  八十年代下半期,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国内外政策发生了始料不及的重大变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使苏联收敛了扩张的野心,同美国走向缓和。其中,中国的因素影响也很重要。中美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苏联若要改变其在三角关系中的不利地位,必须缓和并改善美苏关系,然后才有助于改善中苏关系。

  而中美关系中,由于中国实力有限,美国减轻了对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视程度,但是为了防止中苏接近,美国还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对于上面的陈述,可以总结一下几点:

  ·在美中苏三角关系中的相互利用:

  意识形态问题在中美,中苏,美苏之间都存在,美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更不必说,此外,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直接障碍,中苏边界冲突使中苏矛盾的最激烈的体现。这些矛盾都被第三方利用,成为合作的基础。美国打开对华关系着眼于中苏分裂,利用中苏分裂,为自己同苏联谈判创造一个有利地位。中国打开对美关系着眼于安全,改善与苏联对峙的形势。苏联则利用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分化中美。所以说,一国与另一国的矛盾,是第三国与之合作的基础。

  ·中国的立场与意图:

  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和国土的大国,但是核武器库却根本没法和美苏相比,经济也有待发展。中国没有足够的钱和时间来使军事力量提升到和美苏相匹敌的高度,军事影响力难以推进到国土以外的地区。因此,在边防上弱于苏联,如果发生冲突或者战争,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者,中国急迫需要的经济建设有赖于国内外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中国力图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维持自身的安全利益。中国在美苏关系中,从来不主动扮演积极的平衡者的角色,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和目的要维持三角关系。中国的意图,是在于通过根据美苏实力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的政策调整而变化自己的立场,尽量减少来自美苏某一方或者双方的威胁。在这一点上是比较成功的。因此,在八十年代三角关系地位逐渐下降以后,中国并未一味强调自己在美中苏三角关系中的重要性,这并不是中国的本意,转而和双发发展正常双边关系。因为此时美苏缓和,国际安宁是符合是中国利益的。

  ·美国的主导地位与收获:

  美国在战略三角中所处的位置最为有利。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左右美苏天平的关键少数。而苏联的扩张行为造成的中苏分裂和对中国的威胁成为美国利用的缺口。正因为是少数,中国无法构成对美国的威胁。所以,对中国方面的顾虑可以消除。苏联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了苏联害怕中美接近共同对付它的心理,来遏制苏联的嚣张的扩张气焰,并且证明是有效的。然而,美国所要做的,并不是单单拿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来抑制苏联,而是小心的平衡,既不可以让中美关系走的太远,也不可以让美苏关系走得太远。因为,和中国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遏制苏联,但是,若过分刺激苏联,则适得其反。因此,美国必须再三权衡。然而,整个70、80年代,美国的平衡政策从效果上来说是成功的,遏制了苏联,改善了和中国的关系,保存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苏联的被动地位:

  苏联的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苏联认为,中国是战略三角中最有利的一方,在对苏问题上,可以打美国牌,在美国问题上,可以打苏联牌,可以说是渔翁得利。因此,在对外政上,不得不考虑美苏联合的威胁。然而事实是,是苏联自己的扩张行径将中国推向美国,给了美国机会来联合中国,给了美国机会来遏制自己。在尝试与中国改善关系中,苏联是失败的,因此,不能改变受制于三角关系的处境。并且,扩张的成本使得苏联背上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极为孤立,不得不在争霸中败下阵来。

  ·对美中苏三角关系的评价:

  中美苏的三角关系,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由于中国的力量所限,美苏与中国的关系,永远不可能成为三角关系的主宰。然而,中国的分量,却是一个微妙的砝码,可以四两拨千斤。即便如此,这个战略三角的中心依然是围绕美苏关系展开的,根据美苏力量对比,政策变化频繁,缓和的起起落落,两个国家不断调整和中国的远近程度,以使形势更有利于自己。而中国则是在两者之间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中国肯定不想卷入美苏争夺中,但却可以从美苏争夺中,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正因为中国这个微妙的砝码的作用,美苏双方都不会过于激怒中国,反而使争取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争取到中国的支持。而苏联在争取中国支持上的失败,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美国却利用中国有效的牵制了苏联的行动。

  美中苏三角关系充分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国家的政策是合作还是竞争,联合还是分裂,敌对还是缓和,利用机会还是给对方造成机会,以及相互利用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