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各个首都分别都在哪

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地方都在现代的什么地方

例如临淄在山东 咸阳在西安

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

楚国——郢城(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

燕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

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

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时期的主要战役:

【1】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

【2】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魏国自三家分晋后,魏文侯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魏成子等人进行改革,使魏国国势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而秦国自秦厉共公以后,政局不稳,数位国君或杀或废,国力日趋衰弱,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在魏国的连续攻势下,只能被动防守。

【3】棘蒲之战

棘蒲之战发生于前381年,楚国、赵国联军打败魏国的一场战争,以各国皆疲弱而告终。主因是赵国侵占了卫国大块土地,威吓到魏国在中原地区的利益,使得魏国出兵支援卫国,齐国也派兵支援,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也加入了这场大战。这场战役也是魏国自魏文侯改革以来首次在战场上失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4

1、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

2、楚国——郢城(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3、燕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4、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5、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6、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7、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参考资料:战国七雄-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7

1、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

2、楚国——郢城(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3、燕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4、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5、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6、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7、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1、齐国:齐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山东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它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

2、楚国: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诸侯国,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楚国发现最好的时期还包括了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小部分。

3、燕国: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和在辽宁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称作蓟,也就是北京古时候的称呼。所以燕国范围也包含了津京地区。

4、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5、赵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6、魏国:地理位置是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在当时都城被叫做大梁。

7、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后来秦始皇完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4

1、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2、楚国:郢城(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

3、燕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

4、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

5、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

6、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7、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

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

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

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战国七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30

战国时期,七雄的都城有些经过变迁,但大多数还是保持不变,而今这些当初的都城演变成现在的城市,有些成为了遗址,下面就分享一下战国七雄的都城。

一、秦国(咸阳)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从栎阳定都咸阳(今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区窑店街道至正阳街道之间)。后来被项羽一把火连同阿房宫化为乌有,汉朝的时候更名为“新城”“渭城”等;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

二、赵国(邯郸)

邯郸在三千多年来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从来没有变更过,算是一个特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先属卫,后归晋。公元前386年赵国从中牟迁国都于邯郸,至秦灭赵。秦灭赵后置邯郸郡,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1993年,撤销邯郸地区,邯郸成为地级市。

三、魏国(大梁)

公元前365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筑城于此,为区别于当时的少梁和南梁,因此命名为“大梁”,“大梁”是当时繁华都城之一。前225年,秦国攻打魏国,秦军引河沟水灌大梁城,魏国灭。西汉时期始有“开封”之名,后名称多有变更,但“开封”沿用至今。

宋朝为开封府,后为多朝都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大梁”城池遗址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

四、韩国(新郑)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是当时中原地区繁华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都会。韩国时,设郑县,治所在韩都。现为郑州下辖县级市。

五、楚国(郢)

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郢字来源在“郧”,郧地是楚国的故土,于是就将郧字的贝改成王代指国都,此后迁都之地均称作郢。

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郢,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郢总共作了411年楚国都城

六、燕国(蓟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都蓟城(位于今房山琉璃河),一直到战国时都是燕国的都城。

郦道元《水经注》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

七、齐国(临淄)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齐国,都治营丘(临淄),齐献公即位后为防备敌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扩建后的营丘城东临临淄水,故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现为淄博市市辖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