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三、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

(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情况

工业机器人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成本较高与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状况,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更是保持在9%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劳动力供应格局已经逐步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由供远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也从早期的仅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情况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采用的增加工人数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方法变得成本高昂,同时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政策的阻碍。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认识到必须采取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提高技术和资金的密集度来减少用工量以应对这种改变。总之,劳动力过剩程度降低、单个工人成本上升、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等变化改善了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工业机器人及技术在中国已逐步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随着机器人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于各种机器人的了解与认识逐步深化,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情况

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机器人技术在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长期以来推进机器人技术以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人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目前,政府正在使用各种办法加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更多企业使用机器人及技术以提升技术水平。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工业机器人,各种机器人生产厂家的销售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最近4年来许多企业在华的销售量甚至是前面十几年销售量的几倍,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海关进出口数量不过是3774台,国内生产数量约700台左右。2004年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万台左右,数量和金额相对于2001年都增长了两倍。200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数量突破了1400台,产值突破8亿元人民币。进口机器人数量超过9000台,其中多功能机器人约1700台,简易机器人7500台,进口额约25亿美元。德国CLOOS公司在华焊接机器人销售量2000年以前为47台,2000年以后已经突破121台,销售量翻了近3倍。可以预见,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久后将会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而存在。

(三)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特征

1.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促进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行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2000年开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面对这种局面,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与我国企业合资设厂或扩大原有生产规模,国内企业也纷纷转型或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投资,整个行业增产扩能增加了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的,海关进出口增长数据与汽车行业增长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可知,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这种分布态势和增长趋势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已经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客户。工业机器人属于技术含量高,价格相对昂贵的制造装备,采用工业机器人较多的企业,一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影响力。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多的仍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也在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采购用于技术改造,如汽车行业中的一汽、二汽、上汽等,它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具有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它们对工业机器人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采购上它们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因此制造业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一直很大,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另外,我国的民营企业正逐渐认识到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对工业机器人的采用量也在逐步增加,虽然装备的数量上与以上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增长的速度惊人,将很快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客户。

4.国内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和地区分布。2001~2004年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与台湾,2004年日本对华出口金额占我国进口工业机器人金额的一半。

四、我国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但进口机器人占了绝大多数。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目前我国机器人技术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我国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技术。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我国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五、结语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参考资料:http://www.robotain.com/yingjian/rbyy/20070304/200750.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8

工业智能化及《中国制造2025》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06851套,增速有所放缓。受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驱动工业机器人企业总数不断增加,但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初步显现及进入门槛的提升,新增企业数量减少,2020年行业新增企业仅为2家。

工业机器人由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大层次,三个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人口红利因素、工程师红利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等。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优势快速的度过了自动化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机器智能阶段业务成熟,例如旷世科技、海康威视等,这些公司在视觉应用领域的技术已经十分出众。目前中国和日本、韩国等领先国家一样处于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阶段;在人工智能技术积累方面中国也处于世界前列。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行业在成熟阶段的特点是: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新增的企业数量会减少;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并且排除技术创新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同步。

结合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判断,其符合成熟期行业的大部分特点,所以可以判断该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过渡阶段。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工业智能化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加, 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7.3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增速则先上升后下降,但仍保持向上的势头,预计在未来还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加,增速放缓,走势与工业增加值趋同

2015-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截至2020年11月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2015年的32996套增加到206851套。但是从增速变化来看,这期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放缓明显,2015-2016年增速为119.5%,次年便降低到了12.67%,最近的增长速度仅有10.65%,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新增企业数量减少且符合条件企业占比下降

2010-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企业的数量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2010-2016年为增长,随后截止到2020年均为下降,并且下降幅度比上升幅度更大。在2016年的时候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新增企业数量最多,为77家,2020年仅有2家。

工信部在2016年制定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这一条件设定了标准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准入门槛,而后分别在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公布了三批复合标准的企业名单,符合企业的数量分别为15、8、9家,占当年工业机器人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179%、0.08%和0.09%,占比均不足2%,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并且这一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预计在未来针对工业机器人这一行业,将会有更多的规范文件出台。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第2个回答  2015-11-22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在许多生产领域的使用实践证明,它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世纪,机器人工业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
1、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2、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趋势
据UNECE/IFR预测,至2007年,全球新安装装机器人的数量将从2003年的81800套增至2007年的106000套,年平均增长7%。其中,日本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将从2003年的31600增长至2007年的41000套;欧洲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将从2003年的27100套增长至2007年的34000套;北美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每年平均增长5.8%,至2007年将增长到16000套。
第3个回答  2023-07-05

2023年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据调研机构恒州诚思(YH)研究统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65亿元,2018-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324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6.2%。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移动或固定式的操作机,可对三个或三个以上轴进行编程,应用于工业自动化(ISO 8373:2012 标准定义)。全球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的核心厂商包括FANUC,KUKA和ABB等,前五大厂商约占有全球50%的份额。亚太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有大约65%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比20%和10%。

本文调研和分析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内容如下:

(1)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分别按销量和按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历史数据2018-2022年,预测数据2023至2029年。

(2)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市场头部企业工业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

(3)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市场头部企业工业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包括国际企业及中国本土企业。

(4)全球重点国家及地区工业机器人需求结构。

(5)全球工业机器人核心生产地区及其产量、产能。

(6)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分析。

头部企业包括:

发那科

库卡

ABB

安川

那智不二越

川崎机器人

柯马

爱普生

史陶比尔

欧姆龙

电装

欧地希

松下

芝浦机械

三菱电机

雅马哈

优傲机器人

现代

罗普伺达机器人

星塔精机

JEL Corporation

达明机器人

新松

埃夫特

埃斯顿自动化集团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Nidec (Genmark Automation)

Hirata

Brooks Automation

RORZE Corporation

Tianji Intelligent System

Delta Group

Chengdu CRP Robot Technology

AUBO Robotics

Huashu Robot Co., Ltd.

Zhejiang Qianjiang Robot

Peitian Robotics

Shanghai TURIN Chi Robot

Chenxing (Tianj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QKM Technology

Guangzhou CNC Equipment

Robotphoenix LLC

warsonco Corporation

Sanwa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kannter Robot Technology

ROKAE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多关节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SCARA机器人

圆柱型机器人

直角坐标机器人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汽车领域

电气电子

化工、橡胶和塑料

金属机械

食品、饮料和药品

其他应用

本文重点关注如下国家或地区:

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市场(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

亚太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

南美市场(巴西等)

中东及非洲

本文正文共11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分类、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按销量和按收入计)、行业发展机遇、挑战、趋势及政策

第2章:全球工业机器人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全球工业机器人产地分布等。

第3章:中国工业机器人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第4章:全球工业机器人产能、产量及主要生产地区规模

第5章: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分析

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工业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工业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8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工业机器人销量及销售额

第9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工业机器人需求结构

第10章:全球工业机器人头部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工业机器人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

第11章:报告结论

第4个回答  2008-04-21
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生产效率,也就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当然有更多资金研发更先进的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