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王皇后是怎样一个人?(一)

如题所述

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
太平公主余党全部诛戮之后,太上皇李旦虽然很伤心,但是,他总算踏实了,于是,下诏书:自此以后,一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朕要无为养身,以逐往日心愿。于是,李旦迁居百福殿,再也不过问国事,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图片 1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帝位,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他以唐太宗为榜样,礼贤下士,思贤若渴,用姚崇、宋璟
、张九龄、卢怀慎、源乾曜为相,总结不断政变的历史教训。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
,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于是,国家的繁荣和后宫争斗开始同步增长。政治上的成功给玄宗莫大的快慰,后宫的纷争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苦恼。
从此,唐玄宗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后来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唐朝的政治前途更加黑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