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细米读后感

如题所述

那道纯洁的白栅栏……

——读曹文轩的《细米》

蔚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垠的芦苇荡。那一根根挺拔细长的芦苇,整齐地站立着,犹如一排排昂首挺立的士兵。一阵海风吹来,洁白的芦花随风四处飘散,飘向大河,飘向油麻地,飘向稻香渡。

透过芦苇丛,眼前是一片金黄的麦地,几座错落有致的矮房子依稀可见。细米、红藕和梅纹正向读者挥手致意。不知不觉中,已经步入了曹文轩设计的《细米》的情境中——

那宁静的村落、流淌的大河、旋转的风车、往来的客船、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处处流动着诗情画意,营造出江南水乡的秀气与灵气。尤其是那道干净、鲜亮的白栅栏,显得格外显眼,时时牵动着主人公细米的心,泛起对许多往事的回忆,也使读者深深震撼于曹文轩精湛的小说艺术的构造力。

在《细米》中,对“白栅栏”的描写大约出现六、七次,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毫不起眼的情景,在作者曹文轩的笔下竟然重复出现这么多次,我想绝非偶然。

有一次出现在梅纹刚刚落户到细米家:“细米有点不好意思,转过身去。这时,他看到了那道栅栏——那道栅栏不知是什么时候,被漆成了白色。……细米觉得这道白栅栏很好看。它把所有的一切都映亮了,菜园里的菜显得更绿,开在栅栏下的五颜六色的花显得色泽更加蓝了。一道默默无闻的栅栏,经梅纹的两遍白漆,仿佛忽然地有了生命,就这样被人注意起来。细米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眼睛里就只有这一道白栅栏。”“栅栏”的出现让顽皮成性的细米眼前一亮,连天空与花朵都绽放出耀眼的色泽。由此,栅栏的光与色在细米的目光里都流动着美感的光彩。为何原本早已存在的栅栏,到了梅纹的出现才让细米有如恍然苏醒的感觉,这除了色泽上的刷新之外,难道没有某种隐喻吗?这就是梅纹这个来自美感天国里的女孩给一个一直沉睡的生命少年带来的心灵震撼。

有一次出现在梅纹收到了思念很久的父母亲的家书的月夜:“梅纹拉开门,走出屋外。月色清亮,那道白栅栏显得比白天的长,但根根可数。她甚至能看到爬上栅栏的牵牛花是紫色的,像一支支小喇叭。”这是一幅温馨、静谧的静夜图。其实,梅纹充其量也是一个小女孩,在家庭遭遇不测后,随大批人马从苏州城来到乡下。面对时代造成的“变故”,她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颓废和沮丧,而是带着坦然和天真来到了稻香渡。当有一日,意外地收到爸妈的来信后,她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喜悦——此时,她亲手刷新的栅栏比白天更白更长,紫色的牵牛花为她“吹起”小喇叭。此刻,她喜欢的那个天真、野性的男孩已经熟睡了。人的思绪比大地更长,梅纹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与惬意……

有一次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春节。由于意外的变故,家中只留下细米一人与梅纹过年:“吃完饭,他们开始收拾碗筷,还是一个在白栅栏这边,一个在白栅栏那边,一个递过去,一个接过来,动作很快,转眼间就将碗筷等又运回到了厨房里。”一个在白栅栏这边,一个在白栅栏那边,白栅栏搁在他们的中间,似乎成为他们的障碍,似乎又不是障碍。只有在白栅栏旁边,在梅纹的眼里,那颗“野性的赤子之心”才会收敛。此时,我们已经感觉到那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已经被美感所“收服”,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最后一次,出现在细米终于艰辛地回到家里,但梅纹已经离去的结尾:“目光落下时,他的视野里便是那道白色栅栏。他断定,她在临走前,又将它仔细刷过了,因为,它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干净、鲜亮。泪水涌出时,他的眼中是一片纯洁的白色……”一个懵懂的少年细米在纯洁的白色里沐浴成长,此刻的梅纹已离开他的身旁了。

如此循环往复,会使我们有一种飘扬感与眩晕感。这种结构暗合了神秘主义哲学:世界万物,只是一番轮回。从细米第一眼看到梅纹,看到那道白栅栏,到最后梅纹回城离去,留下那道干净、鲜亮的白色栅栏,人还是那个人,栅栏还是那道栅栏,这期间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什么也没有留下痕迹。小河静静流淌,大地洒满夕阳,栀子花淡淡开放,但在细米的心里早已激起不小的涟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2
细米,一个出生在稻香渡的乡村男孩,少年的他生来便爱脸红,与自己的表妹红藕过着两小无猜的日子。他的生活,平静,却透着重重热情。知道一群苏州女知青的来到,稻香渡不再平凡,而他的成长旅程也被一位叫梅纹的姑娘正式开启。青春之花正悄然绽放,看作家曹文轩以怎样的笔调来完成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他是一个倔强却单纯的男孩。当得知没有一位女知青被分配到自己家中时,丧气、落寂满了他的心头,无论谁来劝他,他都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泄着自己内心的不快,天知道他有多么希望那位叫梅纹的女知青能分配到自己家。而当他看到站在自家院子栀子树下,来着行李箱的梅纹时,他却手足无措地愣在原地,仅用一只眼睛看着院中的情景。梅纹说栀子花好看,他便剪下一朵给了她,他告诉自己,会一辈子记住这个日子。他是个爱雕刻的男孩。他的身上大约有二十把刻刀,他爱把有趣的事物统统用刻画的方式保留下来。书桌、抽屉、墙壁……都是他的刻画材料。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刻着——刻着他的记忆与想象。他的作品中,有人,有物,有天上的,有地上的,有水中的,同样的简单,同样的稚拙,也同样有力地打动了梅纹。总是能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细米眼中的世界——一个热闹非凡、千姿百态的世界,。这个世界经一颗少年的心的过滤,而显得充满童趣,让人感到天真而可爱。他是一个能干的男孩。年少的他聪明机灵,动手能力强,本来就讨人喜欢,而在梅纹的教导下,他也渐渐收敛起那随意的性子,不再张狂,不再胡闹,变得懂礼貌,变得爱助人,而面对梅纹,他总是希望能像男子汉一样去保护梅纹,他默默地帮助着梅纹。梅纹害怕独自在夜间走村路,他便每天晚上提着灯笼去接梅纹。梅纹割草割累了,他二话不说拿起镰刀帮梅纹割草。甚至,为了帮助梅纹继续做老师,他不惜冒着被爸爸打的风险去偷考卷。他默默地做着,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只知道,帮梅纹能始自己快乐。这一段似恋非恋的故事结束在梅纹的离开。梅纹带着失去双亲的痛苦,也带着在稻香渡一切美好的回忆离开了,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细米不顾一切,拼了性命般地赶回来,最后仍没能送梅纹最后一程。妈妈告诉他,梅纹等了他七天。他拿着梅纹留给自己的雕刻刀,落下了两滴清清的泪珠。但当他越过雪白的栅栏,向远方眺望时,他已真正如梅纹所愿,变成了一个成熟而坚强的少年!或许,在细米的心中,梅纹便是他的烟火,想尽一切办法去挽留,虽然最后仍是消逝,但那绽放瞬间,留给世人的,却是最难忘的华丽与热情!而曹文轩叔叔笔下的细米又留给了我们什么?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但每个人都必须成长,而成长都必须付出代价,尽管一路充满难忍的荆棘,酸涩的眼泪,哪怕是以青春为代价,我们依然要坚定地走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坚强,学会成长。不怕,不悔!
第2个回答  2013-02-02
没看过,sorry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2个回答  2013-02-02
“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这是家喻户晓的作家海伦·凯勒说的一句名言。是的,正是读了曹文轩写的《细米》,我才乘着小船来到了广阔的新天地。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一同长大,日子如同清水般流淌。然而,一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白帆下飘来了一群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畅游在这本书里,我仿佛在和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玩耍:有顽皮的主人公细米,温柔的梅纹,可爱的红藕,活泼的“三鼻涕”朱金根……瞧,这些乡村的少男少女,虽然没有城市里的人富裕,但充满健康,活力。
  看完这本书时,我突然感觉我和细米的成长过程很像。虽然城市里没有村落,没有麦田,没有风车,但是我的身边也有像梅纹姑娘一样富有温柔精神的人,在我遇到挫折时,妈妈会安慰我;在我灰心时,朋友会鼓励我……还有一大群人,以他们的方式,关爱着我和其他人。这不都是梅纹姑娘为细米做的吗!  
  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了什么是真,善,美。它让我看到世界最真的感情,最善良的人,最美丽的心灵。而且,从梅纹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善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它使我懂得了怎样让外表到内心都很美丽。  
  真正的美丽不在于表面的装饰,而在于发自内心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美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