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什么时期的?

如题所述

在1911年之后没问题,可是不会如江山微雪君所述1912年1.1之前。而肯定在1911年之后,应该在1925年之后,直到30年代初中期。
我的根据;
1、从服饰看,不论穿的长衫短褂,还是小短褂——这说明身份地位不同,几乎都是细布,就是机织布,不是小土布,也不是绸缎。说明,大约在1925年(我侧重20年代后期)之后至1935年之前。这个时期,民 族 工业和外 来企业的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机织布已经较普及。另外纠正,这观众里面,没有一个穿“马褂”的。江山君可能对马褂和长衫分不清楚。
2、所谓辫 子 军是例外。那么《红 旗。谱》中的朱老忠不会是例外,书中描写的背景一是1931年1月蠡县反“割 头 税”斗。争;二是1932年7月的保定“二 师。 学。 潮”。这两次朱老忠都参加了,朱老忠似乎留着辫子。而我们从这个时期的“老照片”中,都很容易找到留着辫子的。这些人都不是奇葩吧?我将近七十岁了,画画的。五十年代初期,我亲眼见我们村里(现在城中村)就还有留辫子的,不是老财,也就是有点文化的中农。这算奇葩吧?

3、围观者看的是宣传漫画类,不是邸 报,朝 廷邸 报不会几乎都是漫画。左下角图片明显有夸张的太阳,紧挨图片是两个穿长袍马褂的在说话。穿马褂的,一般在那时的观念上属于清 朝 遗 老,这个我们从三十年代的小说中就可以看出来。
4、漫画,尤其是贴在墙上供众人看的宣 传漫画,再加上观众的服装,应该是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运。动、2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
5、可能都有文化?或者是不识字看漫画?符合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状况。能分出来装束的五个,三个穿长衫,两个短打扮;三个戴帽的,其中一个是礼帽,一个是略带女士味道的洋帽,一个草帽。但是能分出来的都打裹脚。这说明什么呢?这些观众基本上识字,短打扮的也能看懂漫画或者喜欢看漫画?
6、综上所述;我认为这幅照片应该摄于1930年之后1935年之前,误差上下各一两年。墙上宣传品似乎与日 。本 有关,似乎应该有日 本 人在东北 搞 事 变的内容。追问

不错 分析的很好 可那留辫子的人年纪也不大啊 什么时候辫子彻底消失?

追答

我知道的,是在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留那种清朝辫子的男子彻底消失——现在男青年留辫子的不算。因为我所认识的两个,一个是邻居,一个是同学的爷爷,等人们上街游行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没辫子了——毕竟少年对这个留辫子的男人很好奇。我们这座城市,是1968年的河北省会。

追问

我爷爷说他小时候村子里大多数人还留着辫子 女的还是小脚 而我奶奶小时候的村子里没人留辫子 没人是小脚

追答

我的长一辈,到1950年左右男人留辫子的稀少。女人小脚的不少——如果活到现在的,相当于90多岁吧?比如我母亲,现95岁。因为反对裹小脚也是新文化运动一个内容,而小脚是从小裹的,裹成之后,就改变不了了。男人的头发好说,说剃就剃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8
1.很显然,他们看的是告示,而告示的形式是报纸,而且目测是官方邸报。中国第一份官方报纸是1902年,《北洋官报》,所以此照片时间晚于1902
2.里面还有人留着长辫发,1912年1月,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过禁止蓄辫令,可知时间早于1912年(以后张勋的辫子军算是奇葩类,不算。)
ps.里面的人一体全是长袍马褂,应该不是民国。。
3.有人留发有人剃发,应是辛亥革命之后,即1911.10.10,起义成为风潮,革命大势所趋,已经有老百姓纷纷剃发了

so,结论是,1911.10.10<=图片时间<=1912.1.1
第2个回答  2012-12-28
读报纸,1900年-1920年之间追问

那么大的范围

参考资料:http://www.cl2000.com/show.php?iInfoID_29603.html

第3个回答  2012-12-28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以后追问

怎么上面有人留辫子 有人不留辫子 戴西式帽子?

第4个回答  2012-12-28
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前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