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采购又超预算,但年末还有必需品采购,怎么办?

如题所述

必需品采购是用来组织生产、经营:
1、可赢利,可继续,甚至于可跟领导及预算管理部门沟通以取得支持,很可能是采购成本或产量增加,年初预算时未能A覆盖。
2、不赢利,同领导、生产部门及预算管理部门均需沟通,否则决决算时采购部门要被责难的。同时,这时需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如不追加预算,则需要新的采购确认。
3、新年预算时,要考虑充分及必要空间,尽量避免出现超预算,如超,意味着预测失真,或工作不认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9
既然是必需品,则没有考虑的余地,只能进行采购了。但可以想想降低超支额度的办法,比如:
1、用替代品,价格可以低一些,但不影响使用。
2、尽量少采购。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
3、选择几家供货商,通过协商,建立一个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一个意向书,以明年全年采购量为标的,要求可以延期付款或分批负款,将款项尽量往下一年度移。
第2个回答  2016-01-01
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预算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各部门、各科室提出采购项目,再由政府采购联络员进行汇总,交会计审核上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各部门、各科室漏报、多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单位在审核过程中,根据资金的安排情况,对有的采购项目进行压缩消减,导致最后上报的政府采购预算不完整。
政府采购预算的资金来源不正确。
尽管政府采购预算设置了由采购联络员录入采购项目,再由各单位会计审核资金来源的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采购联络员与会计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采购联络员一般对采购项目比较熟悉,但具体的可以用哪块预算项目资金去支出不太了解,在录入采购项目时,选择资金来源时没与会计进行良好沟通,仅凭自己的理解去选择;而会计在审核时,也缺乏责任心,在没有对资金来源进行必要审核的情况下,直接上报财政部门。这个错误往往在最后的资金支付环节才发现。会计在开支付令时,才发现这个采购项目资金不应该由这个预算项目资金支付。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就曾经发现此类问题,有的单位购买办公用电脑,采购资金来源却设成人员统发工资。
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方式选择不正确。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政府采购预算要求分清政府采购项目的组织方式和实施方式。采购办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设置了组织方式: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设置了实施方式:协议采购、定点采购和项目采购。要求各单位在报采购项目时分别选择适合的组织方式和实施方式,但各单位的采购联络员往往没有进行正确的选择,影响了日后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延迟采购预算编制时间。
由原来的部门预算和采购预算同步编制调整为先编部门预算,再编采购预算。等部门预算一下后,再通过采购预算编制系统编制采购预算。这样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下达的部门预算,针对性的编制采购项目,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和科室加强调查和分析,尽量不少报漏报采购项目。
二、加强会计审核力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收到采购联络员上报的采购预算后,要加强审核,特别是对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安排要逐一细审,明确每个采购项目的预算资金来源。
三、增加政府采购联络员的稳定性。
政府采购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工作,从采购预算编制到采购执行,到验收支付,一个政府采购联络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政府采购的整个流程进行熟悉操作,完整的完成一项采购项目,这就需要政府采购联络员保持相对稳定,以确保此项工作的联系性。
第3个回答  2012-12-29
有人说预算时用来超的,你看着办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3个回答  2012-12-29
请问是哪方面的预算啊??或者说是那类产品的啊??追问

就是资金方面超预算,没有具体的产品要求

追答

既然是超预算,那么我觉得首先应该分析超预算的原因,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一、市场采购的价格有所增长。 二、销售量增加,导致需求的采购量增加而引起超预算。三、内部人员的开支过多等等 至于解决办法,既然还有需求,而且是盈利,那么就不要停止采购,反之,请酌情处理!如果是对市场行情不了解而导致的那么只能说是亡羊补牢了。自己是业余的,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至于是否合理,请酌情处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