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有代表人物和影响。。以高中历史的角度写,谢啦!

历史书上写的这一块不全面,历史参考资料忘家里了,谁帮忙回答一下!

前期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 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新文化运动 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重要背景。 二内容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 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3新文化运动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由 “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转向“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三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恩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涨。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影响表现为 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2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在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联系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1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2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3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不同点1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2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3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4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 1942延安整风 1957 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4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第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
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宋教仁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足之处: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 派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李侃

第2个回答  2013-01-22
洋务运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

2、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4、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以失败告终
1、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
2、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24
1、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人物洪秀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其颁发的《资政通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带有宗教色彩,拜上帝教,最终以失败告终。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工具,在军事上改练新式军队,实行西制,习洋枪,文化教育方面是兴西学,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变法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变法仅103天就失败了,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改良派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主要是李大钊、陈独秀。宣传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国民的思想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5、五四运动:以巴黎合会上的外交失败为导火线,学生进行游行,要求当时的袁世凯政府取消21条,后来发展到工人罢工,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五四运动人民的群众的参与度高,我们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
第4个回答  2013-02-06
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实行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梁为代表领导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领导的辛亥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