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北朝时期北方移民南迁后,主要集中在

如题所述

在两晋到两宋的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人口有北向南的迁徙。这三次大迁徙分别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和北宋靖康之难三个时期。

I:永嘉之乱
在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阳,西晋政权被迫南迁至江东健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这一时期,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暴力统治,纷纷向南迁徙,因而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人口迁徙。 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南方社会文化的发展。

II: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了不起的王朝,前期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发展,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而发生在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极盛而衰的转折点。经此打击,知道唐亡都没有缓过气来。天宝十四年,河东,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建国大燕。他和他的部下史思明前后两次攻破长安,前后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后来被李光弼镇压,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彻底进入藩镇割据时代,而后发展为五代十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其中包括广袤的黄河流域。很多汉人不堪忍受异族的统治,纷纷南逃,因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有了北方大量移民的填充,使中国南方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III:靖康之难
唐灭亡后,李克用建立后唐,后唐末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后石敬瑭不支时向契丹乞救,并许给契丹幽云十六州。公元938年,契丹帮后晋皇帝石敬塘打败后唐,助石敬瑭建立后晋,同年,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建立北宋。但幽云十六州在内的广袤的北方地区被契丹人占领着,后宋太宗兴兵反辽,后不幸在幽州中箭受伤,两年创发而殁。从此以后,宋朝在军事上就采取保守的防御态势。在无力收复北方的广大地区。后宋朝联金灭辽,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而导致两族矛盾计划。到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攻陷开封,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外出的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许多汉人举族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大量北方的汉人,北方的人口大量涌向南方,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有以上的几次大的人口迁徙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大的人口迁徙都发生在国家混战,社会混乱的时候,而以上三次大的人口迁徙发生时无不是社会严重动荡的北方,导致广大的人民缺乏安全感,在发现不能保障自己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北方大量人口的大量南迁成为了必然。由此造成南方的人口激增,同时加强了南北的交流和南北人民的融合。使南方的经济飞速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时,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从此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基础,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所以说在历史上出现大的自然人口迁徙,对一个国家来说,一般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国家出现分裂,或者是社会严重动荡的时期,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而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自己和亲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谁是统治他们的人反倒不是那么在乎。

在以上三次大的动荡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有一下几点的历史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
2、而这个时期南方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
3、相对与北方而言,南方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比北方要优越一些,而北方,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导致水土严重流失,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耕作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北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4、南方的交通相对北方来说,要发达很多;这些条件都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提供了历史锲机。由于以前北重南轻的格局导致北方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都优于南方,北方大量农民的南迁,给相对落后的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弥补了南方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南迁的人民和当地的人一起共同辛勤劳动,共同开发南方,又优于南方地区本身的富庶,所以在注入了新鲜血液后,为日后超越北方奠定了历史基础。

【附录】:史学界更有大四迁之说:

1.中原汉族第一次南迁始于秦代,秦始皇开发岭南,对越作战,置郡县,彼时不仅有大量军士留守南方,也从中原迁移了大量民众到南方;
2.第二次始于东汉末年,彼时,中原长期混战,大量民众与士族移居南方(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3. 第三次始于唐末南北朝时期,彼时北方战乱不断,少数民族势力南移,汉族民众大量南移;
4. 第四次始于两宋期间,北宋国力不济,大量汉族民众、世族纷纷南迁,建立南宋,此时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以后各代类同。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是故中原汉族屡屡迁居江南国古代历史上中原民众的几次大规模南迁
   1》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南迁。自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嬴政领导的秦帝国先后灭掉韩、 魏、 楚、 燕、 赵、 齐 六 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据《中国人口史》,当时人口已超过3000万,秦征讨南越后强制移民,据《中国移民史》,估计不下10万。当时的南越属蛮慌之地,人烟稀少,秦的移民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了对这里的统治。
   2》汉末—隋唐,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170年左右。史称五胡乱华。随着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民族,匈奴(国外有资料称匈人,汉武帝时一部分南迁归汉,一部分西迁),鲜卑,羯,狄,羌,先后建立政权,战争频繁,中原民众流离失所,陆续南迁。人口的迁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料表明南朝经济已经赶上北方。
   3》唐末的黄巢起义和安史战争。黄朝起义,大军几度出山东,转战大江南北,并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唐最后利用沙陀族李克用军队平定了起义。起义历经十年之久,中原民众再次经历战乱之苦,南迁。唐玄宗后期,唐玄宗逐渐没有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宠爱杨贵妃,纵情享乐,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大权先后交给李林甫,杨国忠处理,他们对皇帝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政治日益腐败。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分化严重,经济、社会也渐呈衰败之象。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唐向河西,安西,西域,陇右等地调兵,又借助回纥兵761年终于结束战争。前后8年战乱中原人大量南迁 ,影响深远(安史战争爆发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民族共存的大国。在安史军队中,在平定安史军队的唐朝军队当中,都有大量的外族民众,包括西域胡人,但这本因为唐统治阶级政治腐败带来的安史战争,结果带来了唐王朝境内的对胡人的攻击杀戮和对“胡化”的排斥,新旧唐史多有记录。)。
   4》宋元南迁。辽金西夏先后与宋对峙,北宋末南宋初大量中原人南迁。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部,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崇号成吉思汗。从此,几乎整个13世纪,成吉思汗和其子孙们,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其孙忽必烈在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大元。第二年,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重新确立,并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统一原因:A南宋,西夏等政权的腐朽没落;B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君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拥有强大的军事武装;D正确地运用了战略战术。)。作为少数民族集团(代表部分蒙古贵族利益)第一个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国家,中原人也部分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上当时以忽必烈统治集团的蒙古贵族开放的统治政策(于《马可波罗游记》和其它元史研究资料),此时的南方广大地方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9
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民众的几次大规模南迁
   1》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南迁。自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嬴政领导的秦帝国先后灭掉韩、 魏、 楚、 燕、 赵、 齐 六 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据《中国人口史》,当时人口已超过3000万,秦征讨南越后强制移民,据《中国移民史》,估计不下10万。当时的南越属蛮慌之地,人烟稀少,秦的移民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了对这里的统治。
   2》汉末—隋唐,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170年左右。史称五胡乱华。随着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民族,匈奴(国外有资料称匈人,汉武帝时一部分南迁归汉,一部分西迁),鲜卑,羯,狄,羌,先后建立政权,战争频繁,中原民众流离失所,陆续南迁。人口的迁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料表明南朝经济已经赶上北方。
   3》唐末的黄巢起义和安史战争。黄朝起义,大军几度出山东,转战大江南北,并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唐最后利用沙陀族李克用军队平定了起义。起义历经十年之久,中原民众再次经历战乱之苦,南迁。唐玄宗后期,唐玄宗逐渐没有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宠爱杨贵妃,纵情享乐,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大权先后交给李林甫,杨国忠处理,他们对皇帝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政治日益腐败。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分化严重,经济、社会也渐呈衰败之象。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唐向河西,安西,西域,陇右等地调兵,又借助回纥兵761年终于结束战争。前后8年战乱中原人大量南迁 ,影响深远(安史战争爆发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民族共存的大国。在安史军队中,在平定安史军队的唐朝军队当中,都有大量的外族民众,包括西域胡人,但这本因为唐统治阶级政治腐败带来的安史战争,结果带来了唐王朝境内的对胡人的攻击杀戮和对“胡化”的排斥,新旧唐史多有记录。)。
   4》宋元南迁。辽金西夏先后与宋对峙,北宋末南宋初大量中原人南迁。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部,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崇号成吉思汗。从此,几乎整个13世纪,成吉思汗和其子孙们,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其孙忽必烈在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大元。第二年,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重新确立,并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统一原因:A南宋,西夏等政权的腐朽没落;B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君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拥有强大的军事武装;D正确地运用了战略战术。)。作为少数民族集团(代表部分蒙古贵族利益)第一个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国家,中原人也部分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上当时以忽必烈统治集团的蒙古贵族开放的统治政策(于《马可波罗游记》和其它元史研究资料),此时的南方广大地方经济更加繁荣昌盛。追问

少一点字

追答

1》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南迁。
2》汉末—隋唐,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170年左右。
3》唐末的黄巢起义和安史战争。
4》宋元南迁。辽金西夏先后与宋对峙,北宋末南宋初大量中原人南迁。

第2个回答  2013-01-09
在两晋到两宋的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人口有北向南的迁徙。这三次大迁徙分别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和北宋靖康之难三个时期。

I:永嘉之乱
在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阳,西晋政权被迫南迁至江东健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这一时期,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暴力统治,纷纷向南迁徙,因而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人口迁徙。 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南方社会文化的发展。

II: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了不起的王朝,前期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发展,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而发生在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极盛而衰的转折点。经此打击,知道唐亡都没有缓过气来。天宝十四年,河东,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建国大燕。他和他的部下史思明前后两次攻破长安,前后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后来被李光弼镇压,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彻底进入藩镇割据时代,而后发展为五代十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其中包括广袤的黄河流域。很多汉人不堪忍受异族的统治,纷纷南逃,因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有了北方大量移民的填充,使中国南方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III:靖康之难
唐灭亡后,李克用建立后唐,后唐末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后石敬瑭不支时向契丹乞救,并许给契丹幽云十六州。公元938年,契丹帮后晋皇帝石敬塘打败后唐,助石敬瑭建立后晋,同年,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建立北宋。但幽云十六州在内的广袤的北方地区被契丹人占领着,后宋太宗兴兵反辽,后不幸在幽州中箭受伤,两年创发而殁。从此以后,宋朝在军事上就采取保守的防御态势。在无力收复北方的广大地区。后宋朝联金灭辽,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而导致两族矛盾计划。到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攻陷开封,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外出的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许多汉人举族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大量北方的汉人,北方的人口大量涌向南方,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有以上的几次大的人口迁徙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大的人口迁徙都发生在国家混战,社会混乱的时候,而以上三次大的人口迁徙发生时无不是社会严重动荡的北方,导致广大的人民缺乏安全感,在发现不能保障自己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北方大量人口的大量南迁成为了必然。由此造成南方的人口激增,同时加强了南北的交流和南北人民的融合。使南方的经济飞速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时,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从此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基础,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所以说在历史上出现大的自然人口迁徙,对一个国家来说,一般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国家出现分裂,或者是社会严重动荡的时期,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而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自己和亲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谁是统治他们的人反倒不是那么在乎。

在以上三次大的动荡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有一下几点的历史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
2、而这个时期南方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
3、相对与北方而言,南方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比北方要优越一些,而北方,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导致水土严重流失,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耕作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北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4、南方的交通相对北方来说,要发达很多;这些条件都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提供了历史锲机。由于以前北重南轻的格局导致北方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都优于南方,北方大量农民的南迁,给相对落后的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弥补了南方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南迁的人民和当地的人一起共同辛勤劳动,共同开发南方,又优于南方地区本身的富庶,所以在注入了新鲜血液后,为日后超越北方奠定了历史基础。

【附录】:史学界更有大四迁之说:

1.中原汉族第一次南迁始于秦代,秦始皇开发岭南,对越作战,置郡县,彼时不仅有大量军士留守南方,也从中原迁移了大量民众到南方;
2.第二次始于东汉末年,彼时,中原长期混战,大量民众与士族移居南方(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3. 第三次始于唐末南北朝时期,彼时北方战乱不断,少数民族势力南移,汉族民众大量南移;
4. 第四次始于两宋期间,北宋国力不济,大量汉族民众、世族纷纷南迁,建立南宋,此时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以后各代类同。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是故中原汉族屡屡迁居江南
第3个回答  2013-01-09
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北的汉族人大多都是鲜卑族后裔,听到这事实别太惊讶,因为南北朝时外族入侵90%的汉族人都逃到长江以南了,剩下那点人能干的动当时势力强盛的马背游牧民族吗,能干的动你往长江那边跑什么啊?没跑了的汉人还能剩多少人呢?当年光是鲜卑政权就干了将近400年,孔子门下那帮腐儒说什么“胡虏无百年之运”这纯属放屁,胡虏给了儒家一响亮的耳光啊,当然了这都是后话,后来鲜卑族全部汉化了,才又壮大了北方汉族,但唯一一个缺憾是:南北的方言差异太大了,这也是当时南北长期对峙的结果,如同今天的朝韩差异追问

少一点字

第4个回答  2014-01-12
长江中下游一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