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陈矫传的翻译

重点翻译这二句
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这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成见。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平常的时候,心中应有所提防,小心谨慎就像有意外之事一样;遇到急事时,要镇静自若,从容处之,好像没有什么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才能消除危险的局面。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
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
不可忽慢苟简,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
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
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
不可惊怕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译文:平常处理小事的时候也应像大事一样小心对待,因为天理没有大小,从眼前看,只有邪与正的分别,不可怠慢忽视,必须谨慎分别邪与正,找到应对的方法才行。等到事情的变故来临,处理大事时也应以平常之心待之,因为人事虽大,但从天理角度而言,也只有一个是与非的问题,不能惊慌失措,只凭天理的是非来处理便能分辨。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
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译文:对于眼前不重要的事情也应尽快处理,动作快便有效率;对紧急的事情则应放慢步调,以免忙中出错。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自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译文:必须有容忍的雅量,仁德才会宏大;必须有忍耐的毅力,凡事才会成功。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译文:最愚笨的人就是不懂装懂,没事找事称之为克减福分。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凡事务求停妥,然后消遥。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消遥自在。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
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
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译文:天下最有用的是个“闲”字,但是闲适要从勤快中得到;而天下最占便宜的是个“勤”字,然而勤奋是从闲暇中做出。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
不可反覆,不可琐碎;
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
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译文:自己做事切不可拖泥带水、反复无常以及琐碎。替别人做事却不能怕麻烦、不能怕反复以及琐碎。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这也审;
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在策划别人的事时好像在策划自己的事,则思虑能周全;在策划自己的事时如同策划别人的事一样,则能看清一切。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
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译文:置身于是非之外,评断是非才能客观;置身于利害之外,才能看清利害的变化。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无事时,戒一偷字;
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苟且敷衍的毛病,有事要避免慌失措。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
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
始事而要终,定事而知变,
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译文:能消除将要发生的事,遇到事情而能弥补,事情发生后能挽救,这叫做达权,有才干。知道将来的事,做事有始有终,已成的事能知其中的变化,这叫深思熟虑,有见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求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打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般上的沙滩,不能少划一桨。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
日后人必见我这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
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人们必定了解我的真心诚意;以藏族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何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见事贵乎明理,处理贵乎心公。
译文:见事的可贵在于事理明确,处事的可贵在于心能公平。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
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
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译文:追求天理的人,人的欲望必定淡薄。只顾念私事的人,对公务必有所疏漏。追求外表华丽的人,其内在必定轻薄。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
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
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
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译文:君子在位,那么小人都受到感召而成为君子,此时仍不能成为君子的人,是真正的小人。而小人当权,天资中等的人受到同化而成为小人,若此时不成为小人的人,必定是真正的君子。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
注释:①大体:本质,要点。《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
译文:做官务必做到先使民风淳厚,处事必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译文:评价一个人应肯定他的长处,原谅他的短处;做事必先考虑害处,然后再谋取利益。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
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译文:小人处事,以与他的利益相合的为利,与他的利益相违背的为害;君子处事,合于义者则为利,违背义者则为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
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译文:能熟悉人情世故,什么大事做不到?事情合乎天理人心,什么好事做不成?只要有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有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能适得其所。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断实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译文:事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要不早不晚,才能赶上;命运中有挫折,如奔走追逐,只能步步踏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