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块应该如何留置?

垫层试块应该如何留置?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试块。

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普通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能,耐久性能试验试块,除抗渗,疲劳试验外,均以3块
为一组。每组试验的试块,应从同一盘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应立即制作试块。

同一分部工程、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600oC•d同条件养护试件为一验收批,试块强度值应乘以折算系数后按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进行检验评定。根据试块组数的不同分别采用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进行评定。强度评定应列出公式,写出计算过程。

验收批评定合格,则通过验收;验收批评定不合格,则通过非破损或微破损检验的方法,推定该验收批某部位或全部混凝土强度。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每一结构层涉及结构安全的每一强度等级的同类构件均应留置一组600oC•d同条件养护试件。

例如,框架结构的一层梁,板及框架柱。对于构造柱,由于其不是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可不留置同条件试块。对于地基基础工程,应确定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然后留置同条件试块。例如,砖混结构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基应留置同条件试块。而基础圈梁则不必留置同条件试块。

扩展资料: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决定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它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性能,因此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抗渗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 为混凝土耐久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作用主要有6种:

1.冰冻-融解循环作用:是最常见的破坏作用,以致有时人们用抗冻性来代表混凝土的耐久性。冻融循环在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使裂缝发展、结构疏松,直至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2.环境水的作用:包括淡水的浸溶作用、含盐水和酸性水的侵蚀作用等。其中硫酸盐、氯盐、镁盐和酸类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剧烈的腐蚀作用,导致混凝土的迅速破坏。环境水作用的破坏过程可概括成为两种变化:

一是减少组分,即混凝土中的某些组分直接溶解或经过分解后溶解;二是增加组分,即溶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混凝土中产生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变化,生成新的产物。上述组分的增减导致混凝土体积的不稳定。

3.风化作用:包括干湿、冷热的循环作用。在温度、湿度变幅大、变化快的地区以及兼有其他破坏因素(例如盐、碱、海水、冻融等)作用时,常能加速混凝土的崩溃。

4.中性化作用:在空气中的某些酸性气体,如Cl2、H2S和CO2在适当温、湿度条件下使混凝土中液相的碱度降低,引起某些组分的分解,并使体积发生变化。

5.钢筋锈蚀作用: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因电化学作用生锈,体积增加,胀坏混凝土保护层,结果又加速了钢筋的锈蚀,这种恶性循环使钢筋与混凝土同时受到严重的破坏,成为毁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6.碱-集料反应:最常见的是水泥或水中的(碱分Na2O、K2O)和某些活性集料(如蛋白石、燧石、安山岩、方石英)中的SiO2起反应,在界面区生成碱的硅酸盐凝胶,使体积膨胀,最后能使整个混凝土建筑物崩解。这种反应又名碱-硅酸反应。此外还有碱-硅酸盐反应与碱-碳酸盐反应。

此外,有人将抵抗磨损、气蚀、冲击以至高温等作用的能力也纳入耐久性的范围。

参加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试块分为标养试块和同养试块,标养试块是指在标养室养护的试块,规范规定标养试块是在温度20±2℃范围,湿度大于95%,养护28天;同养试块是指在浇注现场随机抽取混凝土制作的试块,同养试块是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并在现场依现场养护条件日平均温度累积至600摄氏度的试块。同时,《规范》也规定了等效的养护周期不宜小于14d。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情况下,通常我们也要留置拆模试块,冬季时,温度较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缓慢,这就要求拆模的龄期长些,夏季时,温度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较快,一般在7d的现场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就能达到90%以上,可以适当的缩短拆模龄期。

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从抵抗力和作用力两个方面入手。增加抵抗力就能抑制或延缓作用力的破坏。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常常有利于耐久性的改善,其中密实性尤为重要,因为孔缝常是破坏因素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途径,所以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环境以削弱作用力,也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还可采用外加剂(例如引气剂之对于抗冻性等),谨慎选择水泥和集料,掺加聚合物,使用涂层材料等,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工程的安全使用期。

耐久性是一项长期性能,而破坏过程又十分复杂。因此,要较准确地进行测试及评价,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只是采用快速模拟试验,对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破坏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或几种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并加以测试的方法还不够理想,评价标准也不统一,对于破坏机理及相似规律更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的耐久性还难于预测。

除了试验室快速试验以外,进行长期暴露试验和工程实物的观测,从而积累长期数据,将有助于耐久性的正确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百度百科-混凝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2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方法如下: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
2、现浇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块。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共同确定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试块,一般每一个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时,应根据混凝土量和结构重要性确定留置数量,一般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冬期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留置外,还应增做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受冻前、后的强度。
5、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工程师(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钢筋笼子中,间距100mm,挂于所代表的混凝土母体处,与母体混凝土结构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标准抗压强度的试块要按同配合纰、同部位、每台班、每100方留一组试块,同条件的试块一般每个部位留上2-5组就行了,如果有抗渗、抗裂和电通量的要求,那还要再留抗渗、抗裂和电通量试件各一组。

如果一次浇筑1600方以上,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制作9组标养试块就行。一次浇筑小于1600方,制作8组即可。
如果这1600方分几次浇筑,则1000方以内的,没100方留置一组。

其他同条件、早期试块等不算在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22
每100立方两组试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