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中梁板预制出现细小裂纹、气刨等缺陷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桥梁裂缝处理与加固应结合进行。加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恢复或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纵向加固),提高桥梁的横向刚度(横向加固),另外是为了减小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的发展。常用的桥梁纵向加固方法:上部结构加固时可采用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法、粘贴钢板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体外预应力法等,下部结构加固时可采用扩大基础加固法、增补桩基加固法、混凝土套箍法、墩台拓宽法和桥台新建挡土墙加固法;桥梁横向加固方法有:增设预应力横隔板、提高桥梁的横向刚度。

  桥梁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裂纹注浆、表面涂装、保护层修补、充填法等,并主要采用自行研制的各种修补材料。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存在裂纹、出现碱骨料反应、碳化深度过大及受盐害腐蚀的大量混凝土桥梁进行维修。从修补效果来看,结构物的劣化速度得到了相对控制,基本起到了提高结构耐久性的目的。

  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在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有各种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以聚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碱一骨料反应抑制剂以及渗透型钢筋阻锈剂的推广使用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引进国外修补裂缝的先进材料和技术,就是碳纤维加固。这种材料与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对桥的自重影响不大,达到加固的补强效果,使用寿命长;国内已有多家生产厂家,但其造价较高。

  桥梁裂缝病害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修补材料的质量与相应的施工工艺水平,早期桥梁裂缝修补,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桥柱和桥的纵、横梁的裂缝修补材料,普通采用钢板加固方法;而桥面则采用沥青浇灌方法。前者使用的材料与方法的缺点是:增加桥梁的荷载,施工难度大,优点是牢固可靠;后者的材料和方法的缺点是:沥青容易老化,修补不久又产生裂缝,只堵漏,不补强;优点是施工方便快捷。混凝土裂缝引起水分渗入是导致钢筋锈蚀的通道。钢筋锈蚀损坏的修复传统采取“打补丁”的办法,即局部凿除松动的混凝土,露出锈蚀钢筋,除锈后抹上水泥砂浆。实践中多次发现效果不佳,同时还给补丁四周的钢筋带来更严重的锈蚀问题。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一种新的修复技术:在结构表面涂上一层迁移型有机阻锈剂,它可以通过混凝土迁移到钢筋表面,使钢筋再钝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一、施工中预制空心板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
  (一)质量问题主要表现
  1.多边形预制空心板底板超厚,顶板厚度不足;
  2.空心板底混凝土不密实,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3.预制空心板高度控制不严,超过设计高度;
  4.预应力空心板封端对梁板总长控制不严出现长短不一,有的封端端面不垂直、斜交角大小不一致,增加了伸缩缝安装难度;
  5.预埋件埋设位置有的不正确,有的甚至漏设;
  6.空心预制板顶板横向或底板纵向出现裂纹;
  7.底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被脱模剂污染;
  8.底座平面不平整,板两端安设支座的位置高度不一致,使板产生扭曲力。
  (二)主要原因
  1.多边形空心预制板采用一次性装模一次性浇注混凝土,由于板较宽(1米)芯模底面下的底板混凝土不能直接振捣密实,而是两侧的混凝土(有的大部分是水泥砂浆)挤压流动填充空心板的底板,如果混凝土石料规格过大,水灰比不当,就会出现底板混凝土不密实、渗水漏水现象或纵向收缩裂缝。如不处理,底板钢筋易锈蚀,影响桥梁使用寿命。所以采用先浇底板后装芯模再浇底板以上混凝土的工艺流程,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空心预制板的芯模固定不牢,混凝土振捣时因挤压力的作用使芯模上浮,造成空心板底面超厚,顶板厚度不足,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顶板厚度,人为加大了板高的尺寸,影响到桥面铺装层的厚度。采用充气胶囊作空心板芯模的空心板虽装脱模较方便,但胶囊固牢难度大,加之胶囊本身材质问题、上浮和局部鼓包的现象更易发生,所以除特殊结构非用不可的情况下采用充气胶囊作芯模,一般采用的钢模板作芯模为佳。
  3.预制板空心板混凝土顶板出现横向裂缝,底板出现纵理解缝的主要原因: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用量过大或温差过大或养生不及时等易出现干缩裂缝,二是底座不牢,沉降不均匀出现横向断裂,三是吊装或堆码,受力支点不当出现断裂;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到位的混凝土不密实,水泥砂浆或水泥聚集在一起,出现干缩裂缝造成底板渗水漏水。
  4.预制空心板几何尺寸与设计的几何尺寸不相符(主要是长度)、底座平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马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没有进行工序检测所致。
  (三)空心预制板质量问题的处治方法
  1.对于空心板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或整片梁顶板厚度小于8cm的,或横向断裂缝宽超过规范规定的,应报废重新制作。
  2.对空心板顶板度(局部)小于7cm的,应进行局部开仓处理,将厚度不足部分凿除,重装芯模,并增加补强筋,浇筑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混凝土,使顶板厚达到设计标准,在顶板上的桥面铺装层应加设10乘以10cm直径12钢筋网,此网应与相邻空心板湿接缝钢筋焊牢。
  3.对空心板底板不密实出现渗水漏水或纵向局部裂缝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足的,如混凝土强度合格,静载试验没有问题,可采用防水措施,用XYPEX(赛柏斯)防水材料,将此材料喷涂在不密实的混凝土底板顶面上,经过渗透化学作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起到防水、防空气侵蚀钢筋作用。
  4.预制空心板建筑高度超过设计标准,直接影响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凡桥面铺装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可以取调整墩台帽或垫石高度或凿除超厚的顶板部分,如果上构已安装,墩台帽及垫石无法调整的,可采用调整纵坡的方法处理。
  为了确保空心板桥梁的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建议设计部门将空心板桥面铺装层厚度由8cm增加至10cm,钢筋网由10乘以10直径8-直径10(跨径20米的采用直径10)。
  5.空心板预制长短不一,安装时梁端伸缩处有的没有伸缩空隙,有的呈锯齿状,增加伸缩缝安装难度,对于此类问题,在安装就位前应将超长部分锯(或凿除)整齐。
  6.空心预制板底板不在一个平面,支座点主程不一致,支座受力不均的应用支痤垫块(不锈钢)调整支座标高,使其受力一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