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的具体介绍

越详细越好

海林市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以“林海雪原”闻名全国。全市辖8镇4乡193个行政村,总面积9903平方公里,人口4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1%。

  海林市自然资源丰富,有红松、白松、水曲柳、黄菠萝、椴树等多种林木;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东北虎、豹、熊、鹿等珍贵动物;还拥有人参、北芪、五味子、鹿茸等珍贵中草药材;盛产木耳、蘑菇、松籽、薇菜、蕨菜等山产品。矿产种类较多,已探明的矿床有27处,已开发利用的有沸石、石灰石、花岗岩、柳叶岩、石英、铁矿石等。水电资源丰富。

  坐落在海林市境内的威虎山、鹰嘴峰、佛手山、鹭岛等,构成了海林粗犷而又峻秀的奇特风光。在庄严肃穆的杨子荣烈士陵园中,安息着战斗英雄杨子荣烈士的英灵。莲花湖等地29处景点已成为旅游佳境。

  海林市经济发展基础好。九十年代初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首。1997年,海林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1.4亿元,年均递增1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2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商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已连续7年实现双超亿元,经济实力较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海林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工富市”的发展战略,使工业成为海林市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食品、机械、建材、化工、木材、冶金、轻纺、造纸、能源等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城乡工业体系。年底,海林市工业行业发展到29个,主要工业企业150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9.3亿元,工业产品78类、近千品种。海林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5亿元,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7.4亿元。

  党的十四大以来,由于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市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并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同年,海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9.4亿元,年均递增7.5%和39.8%。乡镇企业已达741家;总产值、利润和税金分别达到14.2亿元、1.3亿元和2062万元,乡镇企业经济总收入达到13.6亿元。并形成了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和种养大户。粮食总产达到21.5万吨,年均递增3.3%。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市有主导产业,乡有产业强项,村有骨干项目,户有主营产品的特色农村经济格局。

  海林市的内外贸易发展较快,市场载体建设迅速,商饮服务网点大幅度增加。海林市各类集贸、批发市场有34个,商饮服务网点3125个,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体系。当年,海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亿元,城乡集市贸易额2.9亿元,年均递增12.8%、31.2%。

  海林市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72.5%,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年底,海林市个体私营经济达到15113户,从业人员2.1万人;私营企业35户,从业人员779人;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4.4亿元,商品销售额5.6亿元,上缴税金646万元;外贸进出口交货值完成9484万元,出口创汇312万美元。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海林市近几年共筹集城镇建设资金6750万元,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当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81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增长1.6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9亿元,增长2.9倍;人均储蓄达5233.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由过去的8.1平方米提高到10.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9.7平方米。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同年,海林市已拥有普通中学3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7.1%。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各类放映单位373个;文化馆(站、室)186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3万册;广播调频台1座,电视转播和差转台7座,地面卫星接收站74个;有线电视已入户1.6万户。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7个,医院床位1万余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3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更加详细的连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347510.htm
●海林基本情况介绍●
  一、海林的自然状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 程子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王杰证实,日前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发现了高温地热资源,这可能是我国继西藏羊八井地热资源之后的第二块高温地热田。
  据介绍,该地热资源位于长白山火山岩带上。经钻井测试,钻孔深度达到360米时,地下水温达到42摄氏度,钻孔深655米时,水温高达85摄氏度。有关专家据此预测钻孔深为2000米时,水温将达120摄氏度。
  王杰介绍,地热资源在国际上也属非常珍贵的环保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我国在建国后就开始了对东北地区的地热资源寻找工作,这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发现高温地热田属于重大发现。
  二、海林的资源优势
  (一)两个发展平台
  海林市继被国务院批准海林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之后, 2002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海林农业生态开发区,2003年国家批准海林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海林今后的发展搭建了发展平台,拓展了发展空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开发区位于301国道海林入口处,规划核心区占地258公顷,示范区1742公顷,辐射区4.2万公顷。按功能分六个园区:即科技园区、加工园区、商服区、设施农业园区、特色养殖园区、观光旅游区。目前,开发区面积达到70公顷,总投资4200万元,完成了三条主次干道及“七通一平”工程。2003年已有8户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合同利用资金1.4亿元。其中雪都制药、医药包材、复合地板等5户企业已开工建设。海林生态农业开发区经过一年来的运作目前已在全省、牡丹江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是2003年全国批准的五个试验区之一,是唯一以林业资源为主体的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具有很强的政策容纳能力,是各行各业都可借助的发展平台,目前正在与欧盟合作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为加快海林全方位对外开放进程搭建了软平台。
  (二)三大优势资源
  海林资源丰富,主要有旅游、水能风能、矿产三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一是旅游资源独特。
  海林是一座以雪、山、虎、水、情为底蕴的旅游富集城市,境内拥有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百余处,已具备接待能力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各种规模的度假区35处。拥有冰雪旅游、森林旅游、江河湖泊旅游、异国风情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历史古迹旅游、商贸旅游等八大特色旅游资源。境内拥有亚洲最大的猫科动物繁育基地枣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场、全国最大的东北虎观赏林园、全省最大的人工湖枣莲花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滑雪基地、3个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三区(莲花湖、威虎山、中国雪乡三大景区)一园(杨子荣烈士陵园)一城(生态旅游城)的“311”旅游开发格局。目前,全市旅游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1.5亿元,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积累式发展,全市旅游产业已粗具规模,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8.6万人次,2003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8487.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3%。
  二是水能、风能资源充沛。
  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总长度2930公里,水域面积238.44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287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2.7倍。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海林已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55.429万千瓦。最大的水电站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莲花湖水电站,总装机55万千瓦。海林已被列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水电建设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主要河流进行了规划,完成了部分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我市地处山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横道镇、长汀镇,2003年开始测风,测风已取得很大进展,风速、风质良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三是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金、铁、沸石、白云岩、泥炭、瓷土、矿泉水等金属非金属矿36种,覆盖浅、易开采、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目前,林海铁矿已启动,石材、金属镁等资源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四大农业龙头企业
  海林市土地面积为8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3万公顷,耕地面积6.7万公顷,牧地面积8109公顷,荒地面积9172公顷,水域面积1.5万公顷,其它用地面积5.7万公顷。海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2℃,分布趋势由西北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横跨二、三、四积温带,平均活动积温2100?500℃,无霜期110?30天,全年平均降水量450?000毫米。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虎、熊、貂、獾、猞猁、黄鼬、狐狸、野猪等30多种野生动物,有食用菌、山野菜等8大类100余种山珍产品,果实类植物贮量达70多万斤。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农业开发工程、绿色食品开发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粮食自给工程、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新技术推广工程、特色养殖开发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自给农业向现代农业、商品农业的转变,由数量、产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30万亩,绿色标识认证达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开发了绿色食品10大类25个品种。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达59.6∶39.2∶1.2。绿稻、高油高蛋白大豆、蔬菜等产业化基地面积达到42万亩。奶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奶牛存栏达到7000头,市、乡两级11个奶牛示范小区已全部启动。围绕培育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经销公司四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黑豆、白瓜、水稻、蔬菜等产业基地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发肉牛、食用菌、万寿菊、亚麻等产业。
  (四)五大工业体系
  工业以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林木加工、机械冶金、清洁能源五大工业体系。
  一是食品工业。以发展绿色食品、森林有机食品为重点。海林森林食品资源丰富,主要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山野菜,年贮藏量达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野生黑木耳、榛蘑、猴头蘑、元蘑、灵芝、榆黄菇等食用菌年贮藏量达700吨,人工种植的黑木耳、猴头蘑、滑子菇等食用菌年产量达1400吨,林蛙可供养殖面积17.5万公顷,有蜜源植物30余种,可承载4?万只群蜂。目前,我们已开发了果汁饮料、果奶、山野菜等有机食品,林蛙精油、松仁奶等保健食品,食用菌、肉牛、乳品等绿色食品。白酒、啤酒、米酒、果酒等生产企业急欲扩张,提档升级。
  二是医药工业。海林是多种野生中草药的产地,有黄芪、刺五加、五味子、鹿茸、林蛙油等野生中药材102科215种,年蕴藏量达12.5万吨。人工种植中草药已有40多年历史,现已成功种植了龙胆草、防风、五味子、黄芪、甘草、平贝等十几个品种,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2000吨。目前,我们依托北药资源优势,以中国北药之城定位,整合制药企业无形资产,需大力引进、改造、新建中药提取、中西药制药、原料药厂等制药企业。
  三是林木加工业。境内有三个森工林业局,森林覆盖率7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多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2.6%。主要有红松、落叶松、鱼鳞松、水曲柳、柞、桦、椴等针阔叶树种,年采伐量40万立方米。同时,我市距绥芬河重要木材进口口岸175公里,年出口木材520万立方米左右,俄远东木材主产区,蓄积量750亿立方米,其中60%为过熟林,年采伐2500万立方米,具有发展境外采伐加工和生产集成材、高密度板、家具配件、高档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良好基础。
  四是冶金机械工业。采取了改造、引进、盘活、新建、挂靠等措施,已形成了采矿、炼铁、铸管、汽车配件、碳化硼冶炼等生产体系,目前急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壮大冶金机械产业。
  五是清洁能源工业。依托水能、风能优势,实施了小水电“三三制”开发战略,目前已开发建设了双桥、钓鱼台等水电站,建设了横道测风点。下步开发的电站主要有:海浪河梯级电站、青云山电站、榆木桥电站、板桥电站、桦木桥电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