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一、原文:《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西汉 司马迁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二、译文:

他往南游历到长江,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扩展资料

一、相关成语

以貌取人 [ yǐ mào qǔ rén ] 

【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译文】: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二、主要内容

本传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述而不作”,但他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学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得以弟子三千,育有大贤七十。本传在记述之中,仍然保留了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8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
第3个回答  2013-08-20
孔子的一个弟子,叫詹台灭明,字子羽,面貌丑陋,孔子一开始以为他不会成才 资质低下。。对他从师学习后,注重修身实践,处事光明磊落。后来游历长江。有弟子300多人,孔子听后感慨的说: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判断错了。。
第4个回答  2013-08-20
貌似有点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