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有什么症状

如题所述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在临床上有时与颈椎病的症状相似。患者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的感觉障碍,常出现一侧或两侧手部、前臂、颈胸部位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此外,患者可出现上肢和手部鱼际肌、掌间肌的肌肉萎缩,前臂的肌肉萎缩,还可出现肘部、肩部的关节肿胀和夏科氏关节炎症表现。病情发展后还可出现下肢无力、肌肉萎缩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脊髓空洞症的表现症状有:

1.感觉症状: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创伤,晚期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6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的慢性疾病,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高发于30-50岁的青壮年,该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危害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将会有生命危险。
一、半侧少汗或多汗症:脊髓空洞症的病变损害身体的肢体与躯干皮肤可能会导致患者分泌异常,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多汗或少汗症。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或一侧的上半身。
二、萎缩或者部分瘫痪:患者还会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
三、部分痛、温觉减退或消失: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很多患者患病后都不知道冷热,烫伤了自己都不知道,有时做事时,割伤了自己也不知道,知道看到流血才知道。
四、中枢型痛: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面伴咀嚼肌力弱、部分离性感觉缺失。
第2个回答  2019-10-25
殷世荣讲: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各种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所造成的脊髓中央管中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堵塞。导致了脊髓中央管扩张、积液,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脊髓疾病,好发于颈胸段的脊髓,并且会向上延伸至延髓。会导致以下症状:
1、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上肢或者双侧上肢痛温觉减退,而触觉正常。严重时患者痛温觉完全消失,针刺、烫伤等都不会引起知觉。
2、运动异常,表现为双上肢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手掌活动不灵、手指畸形,同时伴有颈肩部肌肉萎缩、耸肩无力、斜颈。
3、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排汗不能,皮肤角质过厚等皮肤神经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大小便失禁等。
可以采用中医治疗。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髓海失养导致的。中医治疗主要是益精填髓为主。
第3个回答  2013-11-30
若考虑是脊髓空洞症,建议您到神经外科诊治,确定是否本病及排除神经源性疾病,鉴别很重要,牵涉到下一步的治疗,若是这两种疾病,建议您在神经外科治疗,不要走弯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1-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