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呼延庆这个人吗?

要有史书记载的。

历史上确实有呼延庆这个人。

呼延庆(有些史书称“呼庆”),字夏都,并州太原人(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呼延守用之子,呼延赞曾孙,宋朝时期的军事将领、外交官。

在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世,1100~1125年在位)时期任登州平海军的指挥使,因为“呼延庆善外国语,又辨博(辨博,博闻谓能谈说也)”,所以曾多次出使金国商议联金攻辽之事(海上之盟)。

扩展资料:

艺术形象

1、《呼家将》

《呼家将》与《杨家将》、《薛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金鞭呼家,银抢杨家”)和“呼杨高郑”之说。

《呼家将》又名《说呼全传》、《呼家后代全传》、《紫金鞭演义》、《金鞭记》,共十二卷四十回,作者名已佚,最早可见的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

主要讲述了宋朝仁宗年间,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被奸臣庞文陷害,全家满门三百余口被杀,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勇(呼延守用)、呼延守信与奸臣斗争的故事。

小说是由评书、鼓书等发展而来,语言通俗易懂,较为生动,但结构松散,上下文不衔接,情节也有很多地方重复。

2、《呼延庆打擂》

此为京剧故事年画。宋朝时,太师庞文为谋取兵权,向宋仁宗保举他的内弟欧阳子英为帅。

包丞相识破了他的奸计,命欧阳子英摆下百日擂台,言定胜者为帅。欧阳子英心狠手辣,打死无数比武英雄。

吏部天官卢景隆之女卢凤英为兄报仇,与欧阳子英比武失利,正在危急之时,呼延庆登上擂台劈死欧阳子英,救出卢凤英。太师庞文意欲斩草除根,派兵追杀呼延庆。

呼延庆逃往东平王高锦府内,在寇准、佘太君、卢景隆的相救下脱险回到三虎庄。年画上人物有:呼延庆、包拯、杨文广等,人物形象十分生动。

作者把戏楼设计成擂台场面,包拯和庞文分别领人相对而坐,正反角色泾渭分明,结构谨严,犹如剧照一般。

3、《呼延庆上坟》

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用逃离京城时,于大王庄招亲,生子名曰呼延庆。为免被奸臣所害,唤母为姐,唤外公为父,取名王三汉。时年九岁,王三汉随二哥王二汉进京卖马。听闻西街呼延家族肉丘坟一事。后归。于清明随父扫墓,中途而归。

闻哭声于姐房内。遂至,见房内有暗室。见王氏烧纸痛苦。上前见灵位,乃先父呼延丕显。王氏见状,遂告以实情。

呼延庆抱母痛哭。有感祖父冤屈,亦于清明之际,无人祭扫,遂借口出门骑马,独自上京。卖马买纸钱,纸铺老板敬仰双王为人,遂挽留至晚夜深之时方可行。

时值三更时分,路无人,夜无声,呼延庆翻墙至双王府,院内杂草丛生,风声鹤唳,好不凄凉。观之,呼延庆便放声痛哭,其声可感日月,哭罢便将整车纸钱炮竹点燃,瞬时,火光满天。

守坟官兵闻之,急来缉拿。少年英雄呼延庆,不畏强敌,奋勇抵抗,将庞籍,庞文万剐凌迟,且斩杀其亲信数名。终究是孩童之躯,怎敌千军万马。

小英雄顺势夺马便逃。逃至一麻杆胡同,前无路,后有追兵,便翻身入院。原是高猛府邸。在高猛、寇准、包拯等人的搭救下逃离京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家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延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延庆打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1
  《历史上的呼延庆》

  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等史书记载: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八月,徽宗下诏让登州守臣王师中选用将吏共七人乘坐平海军指挥兵船同高药师出使女真,想以买马为名,打探女真部落的虚实。高药师等人到达女真境内后,看到岸上女真族巡海士兵很多而不敢让船靠近,好几次差点被女真巡逻者所杀害,于是坐船返回。政和八年(1118年)正月,高药师等人回来向徽宗上奏说已经到达女真境内,但岸上女真士兵太多不敢靠近所以返回了。徽宗大怒,将这些将吏发配到边远地区,又委派王师中选一些有智有勇的能吏再和高药师过海,到女真军前商议买马之事互通友好。
  政和八年(1118年)四月,王师中上奏说武义大夫马政可以担当使臣,平海指挥使呼延庆通晓外国语,又博学多闻善于辨谈,也可以委派。于是皇上派马政和呼延庆以及将校七人士兵八十人,同高药师一起出使女真,让他们以买马为幌子,商议联合女真(金国)夹击辽国之事。他们于闰九月下海,刚到达北岸,就被女真巡逻者抓住,抢夺了他们身上所有的物品,并多次想杀害他们。后来女真士兵把他们捆起来送到阿骨打的住所,碰到了阿骨打之侄。阿骨打之侄盘问他们为什么大宋要从海上派遣使臣过来,马政以实相告。阿骨打和部下商议了好几天,于是扣押登州军校王美、刘亮等六人作人质,派遣渤海人李善庆、熟女真散都、生女真勃达三人,带上国书和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物品同马政等人一起去大宋,十二月他们到达登州。被送往朝廷。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金国使臣李善庆、散都、勃达到达大宋京城,安排他们住在宝相院。皇上下诏封李善庆为修武郎,散都为从义郎,勃达为秉义郎,发给他们俸禄。让他们在这住了十多日后,派遣朝议大夫直秘阁赵有开、武义大夫马政、忠翊郎王瑰(王师中之子)为正副使臣,带上诏书、礼物,和李善庆等人渡海去金国。赵有开和李善庆等人走到登州,赵有开病死在路上。这时河北的官员上奏说抓到间谍,说契丹(辽国)已割辽东地给金国,封金国国主为东怀王,而且妄自推测说金国经常希望和契丹和好,金国这次给大宋上表是为了欺诈大宋。皇上于是下诏让半路上的使臣马政等人停止行动,只派遣了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带着登州牒文送李善庆等人回金国。
  六月,呼延庆等人到达金国军前,金主以及黏罕等人责怪大宋使臣半途而废,而且说:“登州不当行牒。”呼延庆回答:“本朝已经知道贵朝与契丹和好的事情了,所以派人到登州,召回了使臣,只派遣延庆和贵朝使臣同行,想早点到你们军前。使臣已经病死了,故权且让登州发牒文到这里,并非其他缘故。如果贵朝真的不与契丹互通友好,我们朝廷一定会另外派遣使臣来这里一起商议。”金主不听,于是把呼延庆拘留在这里六个多月。呼延庆多次求见金主,坚持以前所说的理由,再三辨论,这样连续了好多天。于是金主与黏罕兀室等人商议,让呼延庆回大宋。临行之时,金主对语呼延庆说:“跨海而来要求互通友好,并非我们金国的本意。我们国家已经获得了大辽的很多领土,其他州郡也随便可以获得,之所以派遣使臣去大宋,是想结交邻国。如今听说你们派使者过来竟然不带国书来,而用诏书诏我,这就不合适了。使臣虽死了,自然应当重新派遣。只派遣你来,这是十分无礼的表现,足见你们根本不想和我们和好。本来想扣留你,念这件事的过错在你们朝廷,并非你的罪过。你回去告诉你们皇帝,如果真的想和我们结好,请早点出示国书。如果还是只用诏书,我们决不会答应的。而且辽主前几天遣使过来,想册封我们金国为东怀国,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和你们大宋通好,所以时常派遣使臣去求辽主,让他册封我为皇帝,使用皇帝的仪仗队。使臣还没回来,你们国家开始到这里要求通好。后来既然答应了你们国家,而辽主派人册封我们金国为东怀国,立我为至圣至明皇帝。我责怪了他们礼仪不备,又念在和你们国家已经通好,于是鞭打了他们的来使,不受他们的册封。这是本国遵守两家之约,没想到贵朝如此侮辱我们。你可以赶快回去,为我说明原因。”说完金主就起身走了。第二天,呼延庆来向金主告辞,金主拿国书给他说:“我们和契丹没有修好,请大宋另外派遣使臣过来。”
  十二月,呼延庆离开金人军前,日夜奔驰,从行的人,有裂肤堕指者。第二年(1120年)正月,才回到京师。呼延庆把金主所说的事情详细的上奏给皇帝听,并将金国的国书交给了朝廷,要求朝廷再派使臣去金国商议。二月,皇帝派遣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赵良嗣、忠训郎王瑰出使金国。金国也派遣锡刺曷鲁和大迪乌来到登州。两国达成了一些协议。八月,金国使臣曷鲁、大迪乌向宋徽宗告辞,皇帝派遣呼延庆送他们归国,把国书交给了曷鲁等人,不再派使臣过去。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呼延庆是一名军将,当时担任平海军(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称平海军)指挥使之职,而且“呼延庆善外国语,又辨博(辨博,博闻谓能谈说也)”,多次出使金国商议联金攻辽之事。

  来源:中国八一网
  作者:云风

参考资料:《历史上的呼延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26
楼上这篇文都被引用的掉渣了...

历史上没有呼延庆这个人物,他是小说呼家将的虚拟人物.

我刚才查看了<宋史> ,列传第三十八,呼延赞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必兴、必改、必求、必显(都是必子辈的~)而呼延庆无记载~

原文如下:
雍熙四年,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尝献阵图、兵要及树营砦之策,求领边任。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第3个回答  2008-06-26
可能吧,也可以没有。毕竟杨家将里的人都没能确实有没有,呼家将里的人大概也没能确定有没有吧。
第4个回答  2008-06-27
历史上可能有这个人,但绝对不是呼家将中的这个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