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的11个数学应用题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有谁知道答案呢?(2).有个人去买葱问葱多少钱一斤卖葱的人说 1块钱1斤 这是100斤 要完100元买葱的人又问 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卖葱的人说 卖 葱白7毛 葱绿3毛买葱的人都买下了称了称葱白50斤 葱绿50斤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葱绿50*3等于15元35+15等于50元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你说这是为什么?(3).有口井 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 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4).一毛钱一个桃三个桃胡换一个桃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5)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同,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知道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6)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要吃掉1根胡萝卜。问:商人最多可卖出多少胡萝卜?(7)话说某天, 一艘海盗船被天上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起,但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起放回原处,最后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又过了一会 ......又过了一会 ...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8)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知道大岛民知道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只有中岛民知道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己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知道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只有小岛民知道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知道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知道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么才能知道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9)说一个屋里有多个桌子,有多个人?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如果7个人一桌,多6个人。如果9个人一桌,多8个人。如果11个人一桌,正好。请问这屋里多少人?(10)有人想买几套餐具,到餐具店看了后,发现自己带的钱可以买21把叉子和21把勺子,或者28把小刀。如果他买的叉子,勺子,小刀数量不统一,就无法配成套,所以他必须买同样多的叉子,勺子,小刀,并且正好将身上的钱用完。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该怎么办?(11)一个小偷被警查发现 警查就追小偷,小偷就跑 跑着着跑着,前面出现条河 这河宽12米,河在小偷和警查这面有颗树 树高12米,树上叶子都光了 小偷围着个围脖长6米 问小偷如何过河跑????
补充第一题(1)有3个人去投宿,
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
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
然后,
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
这样,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
现在又退回1元,
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
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
有谁知道答案呢?

1.25÷3=8(元)……1(元)
还有一元在老板那里。
2.0.3+0.7=1(元)现在一斤葱白加一斤葱绿才一元,之前1元只能买一斤。
3.3-2=1(米)每天爬1米,先爬了四天,剩7-4=3(米)白天把这3米爬了晚上就不用退下来了,因为已经到了,需4+1=5(天)。
4.3-1=2 100÷2+100÷1=150个
5.把12分成3份,每份4个,3份中随意拿2份去称,如果这2份平衡,那么较轻(较重)的乒乓球便在另外1份中,如果这2份不平衡,那便把把其中1份取下来换另外1份,若平衡便在取下来的那1份中,若还是不平衡便在没取下来的那1份中,再把较轻(较重)的那1份分成3份,1份2个,另外2份1个,把那2份1个的拿去称,若平衡则在那1份2个,若不平衡,则在这2个里面,随意取下1个,再在那份2个乒乓球里面拿一个放上去称,若平衡则是那个取下来的,若不平衡则是那个没取下来的,找出12个乒乓球中不一样的那1个乒乓球后,再去和剩下11个乒乓球中任意1个称,若重则重若轻则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第二题:假设一根葱葱白葱绿等重,那么,一斤葱,半斤葱白半斤葱绿卖一元,一斤葱白要0.6元,葱绿要1.4元,加起来买2元,现在只卖1元。所以亏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08
0,我们都是一个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和美关系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你要我去哪里玩玩而已。你的人生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确很好的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18-11-30
首先:
总共拿三人付了27元
老板拿了25元,服务员拿了2元
为什么要加服务员的2元?
这是问题所在
因为总共就支收27元。
第4个回答  2018-09-07
审题出错,全白忙活
为什么把审题单独拿出来说?就和写作文一样,题审不好或者审偏了,下面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白忙活。
数学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题目往往叙述内容较长,导致一些孩子没有耐心。其实,只要掌握了审题的技巧,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仔细审题
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审题时,就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只有领会确切的含义,才能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叩开解答之门。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对题目的条件进行补充或结果进行限制。审题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油然而生。
善于“转化”和“建模”
一道数学题目,在审题时应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结合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算式。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对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反复推敲,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取解题的途径。
让孩子培养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并在审题中学会动脑,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严谨做题习惯,真的是受益良多。
大常见失误,你是不是常犯?
对题意理解失误
虽然一再强调仔细审题,但是,很多孩子还是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没弄清题意,未读懂条件。在平时的应用题训练中,大多数题目叙述极为简洁,易于学生理解,但此类题目的失误率仍居高不下。
如:一段路,计划每天修48米,需要修25天。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任务,每天要修多少米?很多学生忽略了关键词“提前”二字,从而直接列成算式48×25÷5=240(米),导致解题失误。
90%的孩子都出现过此类失误,家长一定要多加提醒。
未读懂问题 。有部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连问题都未看清楚,就胸有成竹提笔就做。
如:一批梨,每筐装40千克,要装15筐。如果每筐装50千克,那么比原来少装多少筐?许多学生就列式为:40×15÷50=12(筐),学生根本没有读懂问题是求现在筐数比原来筐数少多少筐,而把它求成了现在要装多少筐。
没有正确分析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
许多孩子做应用题,不善于分析相邻的条件间的关系就草率做题,从而导致应用题出错。
如:某纺织车间加工一批布,前4天织布3600匹。照这样计算,再织8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批布共有多少匹?有部分学生不明白“照这样计算”和“再织8天就可以完成任务”的意思,从而导致错误列式3600×8+3600=32400(匹)或3600÷4×8=7200(匹)。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在于审题的严谨性不足。初看题目,以为简单,于是,没有细致地分析题意,出现“动笔就做,做完就行”的现象。等到试卷发现后,才恍然大悟:真不该出错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