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请描述下儿童抑郁症是什么样子的? 有没伴些听幻觉,比如觉得别人议论之类, 接触这样的孩子时他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具体是接触时的注意力,是否东张西望,是否有不自主的发笑或哭泣? 请专业心理医生/咨询师讲讲,最好有实际遇到的案例,并具体分析,再讲讲您对这类情况的最终处理,和预后 粘贴的不要,只在学心理或者爱好的不要答,28岁以上专业的请告知。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情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目前儿童抑郁症患者主要是6至12岁的孩子,儿童抑郁症主要来源于孩子童年的精神创伤,包括来自父母、家庭、社会环境及自我成长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缺少关怀,或者获得的关怀过多,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抑郁症。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还有的就是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依赖小动物、小玩具,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抑郁。 另外,临床发现,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孩子,由于所受关怀过多,往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家里人就马上给以满足,如此以来,孩子缺乏表达机会,最后产生自闭,进而产生抑郁。 ◆世界范围内抑郁症的情况 古今中外都有全世界有3.4亿抑郁症患者,美国有900~1400万;中国估计为3000万;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都有:林肯、丘吉尔、海明威、马克�6�1吐温 ◆发病率 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目前儿童抑郁症患者主要是 6至12岁的孩子,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障碍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利。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今后仍会复发,一些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可持续到成年。 ◆医学上研究发现这些孩子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 ●12岁以前有重大失亲、或有重要意义的人。 ●身体或精神有被严重虐待、疏忽的儿童。 ●有家族忧郁症、酒瘾、药瘾或精神疾病史。 ●儿童本身有较严重慢性的生理疾病。 ●儿童的生活情境出现不良的沟通或不清楚冲突解决与表达的 模式。 ●儿童没有学习或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受着比其它多数儿童更多来自于生理、情感或社会压力的儿童 ◆临床特征 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与成人基本相同。可能不会像成人一样描述自己的悲伤或抑郁情绪。有时通过厌烦、孤僻甚至愤怒表现来表达悲伤。 ◆青少年忧郁症的症状可分为三大部分: 1.情绪上出现低落、不快乐、忧郁、自觉没有价值、易怒、自杀意念等; 2.身体上出现全身不适、没有体力、容易疲倦,没有胃口或者多吃、失眠、易醒、早醒等; 3.行为上出现不专心、没有精神、没有活力、失去兴趣、成绩退步、不愿意上学、自伤行为、自杀行为等。 ◆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坦途无悦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二、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三、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四、要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 意,反复要求改变。 五、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六、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0
儿童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它往往可以出现许多伴随症状,常见的有: 情绪症状:目光垂视、呆滞无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焦躁不安,厌倦,胆小,羞怯,孤独,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唉声叹气,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等。 行为症状:多动,攻击别人,害怕去学校,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从管教,冲动,逃学,表达能力差,成绩差,记忆力下降,离家出走,甚至有厌世和自残、自杀行为等。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低下,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泻,遗尿遗屎等。这类情形常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但是吃了药以后“病”也无好转迹象。
第2个回答  2014-04-21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娟,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经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却试图自杀,幸好被救了过来。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要自杀呢?原来,美娟的自尊心很强,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还是三好学生。在家里,美娟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学习成绩也是父母炫耀的资本。父母为了让她考上重点中学,费了很大劲,把她转到一所很好的小学就读。但是,由于新学校、新环境等各种不适应因素,美娟在期末考试中出现了差错,成绩排在全班第二十多名。这个成绩使美娟受到了沉重打击,回家后又受到了父母的责怪,因此,美娟十分沮丧,觉得没脸见父母、老师、同学,此后一蹶不振,成绩一落千丈,情绪更是极度低落,最终,她决定用自杀的方法来寻求解脱,幸亏被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美娟终于恢复了健康。医生诊断她患了儿童抑郁症。像美娟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 ▲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症患儿往往感到很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自我评价降低、言语减少、动作迟缓、行为退缩、激惹性增高、容易发脾气、恐惧不安、悲观厌世等表现,甚至产生自杀的企图。 ▲精神压力的产物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压力。不少患者幼年时期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如果儿童长期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那么一个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毁其精神,让他们患上抑郁症。 首先,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并感到沮丧和忧愁。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其次,父母或老师管教方式不恰当。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绪。 再次,心理应激事件也是诱因。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等。 ▲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 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第3个回答  2014-04-20
童抑郁症是以情绪低沉,行为迟缓,躯体症状为基本症状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1%%-5%(其中,学龄前儿童为1%、学龄儿童为2%、青少年为5%)。女孩子较多见,多发于青少年期。 当临床发现:①无愉快感;②自我评价太低;③学校表现不良,学习能力下降;④睡眠障碍;⑤过度疲劳;⑥心身迟钝;⑦社会活动退缩;⑧自伤及自杀观念或行为。具有上述症状中的五个症状持续至少两周且有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及不良后果者即可诊断为抑郁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心境恶劣、焦虑、破坏性行为障碍等。目前有人在诊断方面采用了多种量表。量表的使用能使临床观察更加细致,诊断依据能逐步做到半定量化或定量化。 治疗:教育包括对患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性格;对患儿父母的指导,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维持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认知心理治疗:父母应耐心倾听受挫折患儿的诉说,并鼓励他们把抑郁发泄出来。也可采用放松方法,积极强化、消退法等进行行为纠正。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同伴和师生关系)有效地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和恶化。药物治疗:首选抗抑郁剂有丙米嗪,阿米替林,氯西汀等,对伴有强迫症状者,使用氯西咪嗪效果较好。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电抽搐治疗。 若预后不好,有60%%的病例会转为成人抑郁症。
第4个回答  2014-04-20
:李某,女,十五岁,自诉三年来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来访者深知长期忧郁苦闷会伤害身体,但又苦于无法解脱,并逐渐导致睡眠不好,多恶梦,食欲不振,有时很悲观,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对人生又有留恋,因而下不了决心,决定到心理门诊求助。 分析诊断: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心理医生逐渐取得了来访者的信任,了解到来访者的生活经历:在来访者上中学时,其父母因经济犯罪被判刑,从那时起,家庭失去了欢乐,她在学校又受到同学的歧视,因而心情压抑、忧郁。初中毕业后由于没考上重点中学,更加重了抑郁的程度,导致抑郁性神经症。 施治方案:心理医生决定对来访者采取认知疗法治疗。认知疗法即由心理医生对来访者所患心理疾病进行解释,再由来访者自己逐渐认识病状及病因,以对治愈自己的疾病增强信心。 咨询与治疗:首先对来访者进行认知治疗,使她了解自己的病状及病因,使其对治愈自己的疾病产生信心,鼓励来访者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同步给来访者服用小剂量多虑平。一星期后,前来复诊,来访者觉得心情轻松多了。心理医生继续给予开导与鼓励,并继续服药。两个月后,终于使来访者消除了抑郁症状,恢复了心理的平静。 总结: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以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耐心的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间的交往,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环境。同时要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患儿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药物治疗,可根据主要症状选用药物,对焦虑、恐惧症状可适量服用抗焦虑药,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