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为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三姓家奴”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对吕布截然相反的评价?

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是战神还小人,或者二者都是?

吕布有着严重的偏执型人格

  吕布自盘踞徐州之后,兵多将广,城固粮足,被各路诸侯视为心腹大患。但吕布并不长命,不久就为曹操所剿灭。吕布的失败之处在哪里呢?不在外因,而在其自身的偏执型人格。吕布为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常以英雄自居。在袁术提出与之联亲时,却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未能正确和客观地分析形势,丧失了一个扩大联盟的良机。他又过分敏感不信任他人,对原本诚心相待的袁术处处堤防。吕布的种种行为、思维模式正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不信任他人,无端猜测别人对自己心怀不轨,敏感多疑,办事存过多疑虑,稍受侮辱和伤害则耿耿于怀难以忘却。他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也有许多“吕布式”的人物。他们有很强的猜疑心,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意见,并总能从与他们无关的谈话中找出毫不存在的讽刺和伤害。“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他们的座右铭,对待朋友难以完全放心,即便是知心老友、爱人也要防着三分。旁人看来这种活法很累,可他们自己却缺乏自知之明,也不理会旁人的劝告,因为在他们眼中自己往往是很有能力的,即使尝到失败的痛苦时,所分析的原因多是来自外界而不是自身。偏执型人格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他会使患者终日生活在一种虚幻的警惕状态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筑一堵保护自我的城墙,而着城墙实际上是一个密密扎扎的茧,一旦筑成之后将会出现朋友越来越少,生活越变越乏味。据权威调查显示,约6.3%的城市尝住人口属偏执型人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4
这是一句贬损人的话,典出《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吕布这个人,大家是很熟悉的吕布自姓吕,后来拜丁原作义父,该当姓丁,后来又从董卓,又该姓董。“三姓家奴”意在讽刺他反复无常。。《百屏灯》中的头屏《凤仪亭》讲的便是吕布、貂蝉和董卓的故事。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百姓最痛恨那类有钱便是爹,有奶便是娘的人,斥责为“三姓家奴”。对那些毫无操守、随意受权势支配、没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百姓也形容为“三姓家奴”。
第2个回答  2013-08-14
三姓家奴,其一,本姓吕,认过丁原,董卓为干佬,所以就得随人家姓,因此是三姓
为人,刚愎自用,而且反复无常
武艺绝对三国第一,就是人品太差
第3个回答  2013-08-14
二者都是,你没说错,这是人物背景和性格有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