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何措施建议?

如题所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进程。制度性缺陷、政治运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程序的不合理、不科学、偏离法制轨道等不确定性因素,都成为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障碍,而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弥补政治体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构建和完善程序和规范体系,完善党内民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进程。这是因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如何将现代普适性民主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机制融合贯通,需要更高智慧的制度设计和理论指导,需要更加成熟开明的政治风气和社会环境,条件的成熟需假以时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迈进,尽管这一过程还要经受实践的考验和历史的证明。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既定的发展途径,对于这一途径本身的思考,尤其是对于这一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思考,对于从制度和观念层面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进程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是衡量一国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将各政治主体的民主愿望、民主权利以及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化是民主政治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意味着整个民主政治由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制度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范化、程序化则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补充和保障。民主秩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有一系列完整而系统的规范和程序对民主行为进行统一的约束,为民主发展提供客观可行的程序设计和方法步骤,从而保障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并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许多新观点、新思想逐渐融入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也毋庸讳言,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中,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制度性缺陷、政治运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程序的不合理、不科学、偏离法制轨道等不确定性因素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造成民主政治建设陷入空泛化和不可操作的危险。
  现代政治制度是一个完整体系,并且需要依社会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10年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十七大更是鲜明描绘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宏图与前景: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加强政协工作,从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到强化各方面的民主监督……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民主以新的内涵和价值。
  
  二、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思考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制度性缺陷导致制度短缺、制度虚置问题突出
  制度性缺陷既包括制度规范本身的疏漏和缺失,也包括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和不科学。政治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缺陷和不足,将导致制度设计的预期效应与实际效应难以一致。现代政治制度是一个完整体系,其中蕴含的政治原理具有一定的周延性和普适性,例如权责的一致、监督制约关系的平衡等等,现代民主理论已经发展出一整套规则成熟、程序严密的制度体系,如果存在制度疏漏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制度大厦纵然美轮美奂,却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
  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短缺,表现为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滞后,“程序法”缺乏,“实体法”亦不完备,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是制度虚置,繁多复杂的制度规范因为前提设计的缺陷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例如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网络状的监督监察制度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却无法遏制当前十分严峻的腐败现象,无法保障公共权力的规范有序运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