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多少人口

如题所述

台湾省人口总数为2356.12万人(2020年,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

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其中台湾省约69.45%的人口位于西部的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台湾省下辖地级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约为650.92人,是中国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的一个省。

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千米1万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新北市人口超过403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全省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新北市永和区平均每平方千米逼近4万人,比以人口拥挤著称的香港、澳门的人口密度还高。

台湾的族群结构:

台湾民众因祖籍地不同、迁居台湾的时间先后,形成不同族群,分为四大族群——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少数民族。台湾有约97%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少数民族,约1%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大陆和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约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约14%的客家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2
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统计,我国台湾省的面积是3.6万平方公里。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和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63个岛屿,是一个多岛之省。台湾岛形状如一纺锤,南北间长约394公里,东西南最大宽度为144公里,全岛面积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包括台湾省本身及台湾当局所控的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约36006平方公里。
澎湖群岛。也称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介于台湾本岛和福建省之间,东距台湾本岛最近距离24海里,西距福建厦门约75海里,是海峡两岸海上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有“台湾海峡之键”的称号。澎湖列岛由澎湖本岛和63个岛屿组成,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澎湖列岛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玄武岩方山,经过长期侵蚀后,地床渐低,后来基盘沉降,形成有许多离散岛屿的今日澎湖列岛。
兰屿。原名红头屿,位于台东县东南的太平洋中,因盛产名贵的蝴蝶兰而改名为兰屿,面积44.7平方公里,为海底火山爆发隆起而成的火山岛,是台湾本岛最大的属岛,现为台东县管辖下的兰屿乡,距台东市约41海里。岛上山峦青翠,碧海蓝天,风景如画。该岛为雅美族的世居地,有四个自然村,6个部落,另有汉族居住。
绿岛。原名火烧岛,传说因岛内的火烧山在阳光照耀下满山通红而得名,后因火烧岛的名字易给人寸草不生的错觉,而于1949年改名为绿岛。该岛位于太平洋上,距离台东市约18海里,面积15平方公里,现为台东县管辖的绿岛乡。该岛也是一个火山岛,外形与兰屿相似,呈不等边四角形,因此有人将其与兰屿称为“姐妹岛”。岛上丘陵起伏,西部较为平坦,丘陵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以上。岛上现有人口约3000人,有3个村落,全部为汉族。
琉球屿。又称小琉球,位于台湾南部下淡水溪入海口之南,屹立于台湾海峡之中,距屏东县东港镇西南约8海里,距离高雄市约18海里,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因形似一个浮在海面上的球,而得名琉球屿。琉球屿是一个珊瑚礁构成的隆起冈峦,整个岛屿被两条直线状的地沟切割。该岛现为屏东县下辖的一个乡,人口约1.5万人,90%以上从事渔业。
多山的海岛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山地面积占了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是高山和丘陵。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王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岸山脉,像条条巨龙蜿蜓起伏,自东北至西南伏卧在台湾岛上,统称为台湾山脉。全岛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纵贯中部,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地势。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东,形成东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势下降,最后在西部海岸地区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达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纵贯台湾本岛南北中央,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台湾全岛分为东小、西大的不对称的两部分。中央山脉全长270公里,东西宽80公里。
玉山山脉在雪山山脉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浊水溪上游与雪山山脉紧邻,南端至屏东平原北部,全长约120公里。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是全岛和大陆东部地区的最高峰。玉山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称为“玉山”。
雪山山脉又称次高山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侧,全长180公里,主峰海拔3884米,是台湾第二高峰。阿里山脉是台湾岛最西边的一条山脉,海岸山脉则是台湾岛最多东边的山脉。此外,在台湾岛北端还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圆锥形火山体组成。
台湾山岳高峻雄伟,气势磅礴,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200座之多。其中玉山(台湾第一高峰)、雪山(台湾第二高峰)、秀姑峦山(中央山脉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脉北端最高峰)与大武山(中央山脉南端最高峰)有“台湾五岳”之称。
台湾岛多丘陵
丘陵和台地分布在五大山系与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从台北盆地周缘至恒春半岛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占台湾岛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有四个,即基隆竹南丘陵、嘉义丘陵、丰原丘陵和恒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为台湾岛最大的丘陵。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达台中丰原一带,东缘雪山山脉的北麓和西麓,西抵台湾岛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栗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组成,是台湾最大的丘陵区。嘉义丘陵位于阿里山脉前,北起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东,属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丰原丘陵位于上述两丘陵区之间,丰原经台中至南投一线以西,为西部丘陵地带最宽部分,东西呈半圆形,伸入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之间,为台湾本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恒春丘陵,位于恒春半岛,中央山脉至此成平缓的南北向背斜,山势逐渐向两侧低落,西部与屏东平原相接。
除丘陵之外,在台湾岛北部至中部丘陵西侧,还零星分布一些地势较丘陵低平的台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桃园、中坜、湖口、后里、大肚与八卦等台地,高度均在海拔400米以下。
平原与盆地
台湾平原和盆地数量不多,面积较小,仅占全岛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宜兰平原与台东纵谷平原。嘉南平原也称台南平原,北起彰化县浊水溪的南岸,向南至高雄县下淡水溪的西岸,面积约4450平方公里,为台湾最大平原。屏东平原位于台湾岛南部,面积1160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第二大平原。宜兰平原又称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约320平方公里,是台湾东部开发最早的地区。台东纵谷平原位于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的山峦之间,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此外,台湾岛北部沿海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主要有新竹冲积平原、苗栗冲积平原和彰化平原等。
台湾的盆地较平原面积更小,数量也少。较大的盆地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与埔里盆地群。台北盆地位于台湾岛北部,盆地东南两侧为雪山山脉的余脉形成的丘陵所环绕,北以大屯火山群为屏障,西有基隆竹南丘陵的观音山和林口台地围绕,盆地形态完整,近似一个三角形,面积240平方公里,仅次于台中盆地,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地方。台中盆地位于台湾岛中部,北接大安溪,南界是浊水溪,东邻丰原经雾峰至草屯一线的断层,西至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的东缘,面积400平方公里,是台湾岛最大的盆地。埔里盆地分布于中央山脉的埔里陷落区,位于南投县境内浊水溪中游及大肚溪上游和北港溪之间,分布有十几个大小不等、南北对列、由群山围绕的陷落盆地,统称为埔里盆地群。其中以埔里盆地面积最大,约42平方公里;鱼池盆地次之,面积约21平方公里。
台湾虽然平原与盆地面积有限,但一向是台湾最重要的农业区和居民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约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与盆地。
形态各异的海岸
台湾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台湾本岛海岸线就有1566公里,包括了东部、北部、西部与南部等四个不同海岸。东部断层海岸,以台湾岛东北角的台北县三貂角的莱莱鼻为起点,向南延伸,经宜兰、花莲、台东直至屏东的九棚,全长380公里。整段海岸大致平直,濒临太平洋,除宜兰平原、花莲平原、台东平原临海的边缘具有隆起海岸的特点外,大部分海岸因断层作用,陡直岸壁紧贴海岸,共有4段断层海岸组成,是典型的断层海岸。
北部海岸,西起台湾岛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车口,向北经富贵角再折向东至三貂角的莱莱鼻,全长约85公里。北部海岸东临太平洋,北迎东海,西依台湾海峡,属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区是标准的海蚀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湾相间,奇石怪岩,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东县西部的枋寮,全长约410公里,濒临台湾海峡,为沉积隆起海岸。与东部海岸相比,西部海岸面临浅海,连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单调平直,地势缓斜。在风向、风力和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旺盛的堆积,沙滩绵长,海岸不断向西部海洋延伸。
南部海岸,自屏东枋寮向南,经过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和鹅銮鼻,再折向北至九棚,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南海,东濒太平洋,全长264公里,为典型的珊瑚礁海
人口:二千三百万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06

主词条:台湾人、台湾客家文化、外省人、台湾原住民、高山族
台湾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 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 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 可略区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族居住在附属岛屿兰屿。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主词条:现代标准汉语、台湾国语、繁体字、闽南语、客家语、台湾南岛语群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 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原住民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国民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
台湾汉字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 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县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
台湾当局推行的国语以国民政府制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新国音为准, 和普通话发音稍有不同,二战后又深受台湾本地方言的影响,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标准,翘舌音、地域性方言、儿化音于生活中逐渐消失,加之词汇差异,以致和普通话有一定差异,被称作台湾国语。
台湾国语的词汇和语法继承许多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初期用法,如定谳(定罪)等。一些词汇也吸收本地方言和外语的成分,如夯(热烘烘、流行,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巴桑(女性长辈,日语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车,英语bus)等,还有一些是用词习惯差异,如原子笔等同于大陆的圆珠笔等。 主词条:台湾佛教、台湾道教、儒家思想
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且长期发展,西方常见的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宗教也拥有不少信众。
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相互影响融合已不易区分。 道教徒中混杂台湾民间信仰者应占大多数,妈祖、关圣帝君、保生大帝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被中国人视为组成家国与人际伦理的基础观念。儒家思想对台湾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着台湾人的思想和言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