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艾敏河》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如题所述

 古老的寓言,神洁的艾敏河孕育了草原儿女的神性和宗教性的人格待征,使他们具有了人性的优良个性,引导他们想事做事都会出于良心,判断事物出于公心。当肖哲戴着右派的帽子下放到草原来改造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左派”和“右派”,只知道肖哲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因而把他当成好人对待;当三千孤儿来到草原时,他们不是冲着教育国家孩子的那份荣誉而来的,只是因为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可怜,像失去母羊的小羊羔。在文革时期,苏和的逃跑使他的女儿,上海孤儿托娅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当托娅生病了,多兰不顾大队革委会的威胁和恫吓,坚持送托娅去医院,因为在多兰的眼里,“孩子有病就应该去医院看,是人就不会为难一个生病的孩子”;当额尔敦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养育他的阿妈多兰和他的家庭划清界线,投靠他的“阶级兄弟”,一枪击中了养育他十余年的阿爸时,拥有草原般宽阔心胸的多兰代表大草原,代表艾敏河原谅了他,使他的灵魂获得了再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1

 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是根据长篇报告文学《草原母亲和她的三千孤儿》而改编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初、80年代初三个阶段,分别是“三年自然灾害”后期、“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期。全剧主要有两条叙事线索,主线是以多兰为主要人物的艾敏高勒草原的人们对上海孤儿的救助及孤儿们之间的分裂,另一条是多兰、哈达、苏和所形成的情感关系。

  故事虽然发生在三个大的历史前景中,但轰轰烈烈的历史车轮到达艾敏高勒草原后,在牧民的生活中也只能象静静的艾敏河下潜在的暗流似的形式而存在。在这里,牧民们尊奉“艾敏河”的神性指导,以草原儿女特有的淳朴善良的人性特征去看待事物,去接纳三千上海孤儿,而草原女儿多兰的形象更是神性和人性的合一,是完全不同与当时历史下所惯有的“高大全”式英雄的平民英雄形象,表达的是普通人对灾难年代、疯狂年代的感受、体验和应对方式,展现了不合当时历史,但却是极其真实的平民历史观,及其对人性、生命的基本而又质朴的理解。在这里,一切疯狂的历史都改变不了草原上延续了几千年的神性和人性结合的民族传统,有的仍然成为草原人们在逆境中的乐观生存态度和宽广的人生胸怀以及“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财富。

第2个回答  2017-09-21

 在艾敏高勒草原,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艾敏高勒草原的先人由于贪婪,曾在一天之内打死了七七四十九只鹿,因而遭受到天谴,使得艾敏高勒草原遭受了七七四十九天干旱,牧草枯死了,牛羊渴死了,牧人们没法活下去了,这时有位叫艾敏的少女为了拯救大伙,舍身变成了艾敏河……。 在蒙古语中,“艾敏”就是“生命”的意思,艾敏河也就是生命之河,无怪乎在艾敏高勒的牧民们心中,艾敏河是神圣、无洁的草原之母,是草原人们宗教信仰的寄托,“喝了艾敏河的水才能成为艾敏高勒的儿女”,做了错事,“艾敏河会生气的!”无论男女老少,都铭记着一句口头禅“艾敏河在看着我们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