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成语:( )( )三( )……

填成语:( )( )三( ) ( )( )( )一

1、( )( )三( ),117个:
八难三灾、白璧三献、半夜三更、避军三舍、避君三舍
不成三瓦、草庐三顾、长年三老、垂涎三尺、此中三昧
得其三昧、鼎分三足、鼎足三分、读书三到、读书三余
二满三平、二心三意、河东三箧、河清三日、红日三竿
华封三祝、喙长三尺、火冒三尺、火冒三丈、几次三番
颊上三毫、颊上三毛、假眉三道、狡兔三窟、狡兔三穴
金人三缄、九烈三贞、九流三教、九衢三市、九蒸三熯
距跃三百、君子三戒、犒赏三军、立时三刻、利市三倍
连中三元、两般三样、两次三番、两道三科、两两三三
两面三刀、两头三面、两头三绪、两意三心、六臂三头
六街三陌、六街三市、六韬三略、六问三推、屡次三番
茅庐三顾、孟母三迁、目无三尺、绕梁三日、日出三竿
日高三丈、日上三竿、日已三竿、入木三分、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三十三天、三吐三握、三衅三浴、三熏三沐
三薰三沐、三盈三虚、三浴三衅、三战三北、诗家三昧
岁寒三友、汤去三面、蹄间三寻、蹄闲三寻、蹄闲三寻
退避三舍、亡秦三户、网开三面、韦编三绝、稳吃三注
五大三粗、五典三坟、五申三令、阳关三迭、杨穿三叶
一板三眼、一波三折、一倡三叹、一唱三叹、一国三公
一举三反、一口三舌、一日三复、一日三覆、一日三秋
一日三省、一日三岁、一日三月、一时三刻、一岁三迁
一献三酬、一献三售、一隅三反、壹倡三叹、勇冠三军
游戏三昧、余声三日、约法三章、再衰三涸、再衰三竭
昼日三接、朱弦三叹

2、 ( )( )( )一,43个:
百不当一、百不获一、百不失一、百喙如一、百里挑一
报效万一、背城借一、表里不一、表里如一、参差不一
纷纷不一、归十归一、合而为一、合二为一、合两为一
毁誉不一、较若画一、斠若画一、九九归一、良莠不一
凭城借一、劝百讽一、十不当一、始终如一、始终若一
天下第一、万不失一、惟精惟一、未知万一、相与为一
心口不一、心口如一、言行抱一、言行不一、言行若一
以防万一、有一得一、瑜百瑕一、政令不一、终始如一
终始若一、众多非一、众口如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2
半夜三更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 59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 1485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 572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 647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496
垂涎三尺 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795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 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527
得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 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453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 510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585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 524
红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 419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640
喙长三尺 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537
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949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 清·顾琐《黄绣球》第四回:“本官到任以来,就几次三番的传谕.. 433
颊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 424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1910
九烈三贞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 442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通俗常言疏证》卷三: “《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 913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 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 575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 581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788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 614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 544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 467
毁誉不一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 514
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1179
劝百讽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 674
始终如一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475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 1112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459
天字第一号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 587
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 513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442
一物降一物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 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 561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850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 《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495
百不当一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
第2个回答  2008-07-02
鼎足三分,天下归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