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让他做家务吗?

如题所述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百利而无一害。

1.孩子会收获价值感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人有两个基本需求: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自己能做家务,他会体验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有价值的。

有一次,我的孩子帮我扔垃圾。扔完垃圾之后,我对他说谢谢。他从一楼爬到四楼,一直在念叨:妈妈,没有我不行吧。没有我,你手里面这么多东西,一次拿不完。妈妈,你下次要我帮忙,直接跟我说。

你看,就是小小的一件事,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他感到被妈妈需要。

当他感觉到价值的时候,他还更愿意付出。

2.孩子可以从劳动中得到乐趣

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在孩子眼里未必是。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我们洗衣服,他们抢着洗。我们拖地,他们抢着拖。我们做什么他们都抢着干,只是我们嫌弃他们做得慢,做得不够好,不给他们做。因为总被家长拒绝,渐渐的,他们也不愿意做事情了。

这个暑假,我孩子的教练让孩子回来自己洗鞋,不准家长帮忙。

我孩子回来想了各种办法,牙膏、肥皂、洗衣粉都用上了,最后把鞋子擦得特别干净。

接下来,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他把爸爸的,我的鞋子全部拿出来擦。

当他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好的结果,笑得嘴都咧开了。

3.为独立生活做准备

如果我们平时不让孩子做家务,等到有一天孩子独自出去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们就会很焦虑。

今年8月,我朋友的孩子跟老师单独出去参加比赛。因为离家近,老师不准家长陪同,希望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我的朋友为孩子准备了几套衣服。临行前,她就担心了,孩子出汗会换衣服吗?脏衣服和干净衣服会分开放吗?回来的时候会把个人物品带全吗?

她说早知道有这一天,就应该让孩子早点锻炼了。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让孩子做家务。做家务的孩子内在更有力量。


我是橙小慧,一个会犯错误,会发脾气,也会改正的妈妈,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30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盖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从小陪伴着我们一起长大。爱劳动,从小做起,我们父母理应该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来帮忙做家务,会越帮越忙,增加很多的麻烦,所以他们就宁愿放弃让孩子来帮忙,事无巨细全部由自己包揽。但实际上,孩子也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不能因为他年龄小,而轻视他,反而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一员的荣誉感。

说到做家务这个事情,让我想到了一个处于美国深处神秘的牛仔大学——深泉学院。其实对这所大学知之甚少,直到重庆南开中学的男生彭书涵考入该学校后,才为我们揭开了这所大学的神秘面纱。

在这所学院里,它倡导的不仅仅是要求每个人热爱知识和学习,而更重要的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他们每个人不仅是一个学者,每天都要与大师级的人物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会劳动,学会宰牛,杀猪,甚至挤奶给全学院的师生当早餐。

学院里的每个学生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园丁,屠夫,烘培师,清洁工,洗碗工,机械维修师……在深泉学院,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其赋予的光荣意义,只有实践才能够深刻的诠释。这样一所顶尖级的学校,要求他们的学生不仅要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还要有踏入社会生存的能力,可见劳动何其重要。

然而,在我们国内的很多家长并不愿意让孩子去参与劳动。孩子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给孩子灌输得最多的是:“你们只要负责努力学习就够了,其他的事都交给我们大人来处理就好。”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啃老族,以及一些学生到外地读书以后,将脏衣服,脏袜子寄回家让父母帮他清洗的事情。

记得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做家务,让我热爱劳动。假期在家里,我会帮助父母理菜,洗菜,切菜以及煮饭,甚至我还会扫地,拖整理房间。现在长大成家后,我也会很自然地把家里整理得有条不紊就不用请保洁工人到家里来帮忙做家务活,这样也能够节约很大的一笔开支。

现在我自己也有小孩,我也会要求他来参与到我们的家务当中来,扫地,叠被子等,每当看到地面清扫得十分干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时,孩子也体会到了劳动后的成就感。

未来社会是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孩子如果仅仅学习成绩好,那么是不够的,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练就自食其力的能力。

爱上绘本,爱上绘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快乐玩绘本

第2个回答  2017-09-28

1月20号小年那天,不到三岁的大宝姐姐和爷爷奶奶、姥姥一起包饺子,我抱着老二弟弟在旁边拍照,发到朋友圈后大家狂点赞,表示羡慕有这么个小棉袄真好,也有的说“用童工啊,这是亲妈吗?”

 

哈哈,我不仅是孩子亲妈,还是个“超级懒妈”,孩子从小就帮着干这干那啦:

 

 

之所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是因为深知爱劳动不仅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

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我们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可是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劳动就能很好的开发思维。

孩子懒又笨 问题在家长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五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洗自己的内衣,简直是“又懒又笨”。有人把病因归结到独生子女的天性,更多的人说是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必然结果。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

 

看到这些调研,我们要问,孩子是天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吧:

 

1

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

“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从小就做家务活,长大成家后有你累的了”,这些负面暗示都让孩子对干家务产生排斥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2

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

曾有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事”,39.5%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干,大人不让”。说明有些事尽管孩子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懒得自己动手做事便成为习惯。

 

爱劳动是孩子的天性,而懒与笨是后天养成的。对孩子成才抱有期望的父母们,真是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认真对待孩子的劳动教育了。

 

家务劳动是全方位的教育实践

1

不妨“时时缺席”, 不要“事必躬亲”

对孩子进行爱劳动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转变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心理、大包大揽的替代心理、不相信孩子的保守心理。

 

2

身体力行,父母与孩子共同干家务

不仅仅是劳动的分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学习、相互体谅,增进沟通和理解,融洽彼此感情。

 

3

家务劳动是知、情、意、行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在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中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所在。

其实孩子通过劳动中的切身体验,了解有关劳动的知识,接纳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爱惜劳动的成果,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才能启迪他们的劳动情感,锻炼他们的劳动意志,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马上就要过年了,除了除夕吃饺子让孩子一起包以外,不妨让孩子也尝试做做这些家务吧:

 

1、贴春联、窗花:孩子们最喜欢贴贴了,邀请他一起干起来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解春联的来历,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怎么编写春联才吉利等等。不仅可以增深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2、打扫房屋: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首先,让孩子明白平时父母在做家务时的不易,再者,让孩子明白做家务并不是徒劳的,我们会因为做完了家务而享受到新鲜干净的环境。家长最好一边劳动一边给孩子讲述,比如讲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劳动的,讲讲这件家具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买的,增进亲子交流。

 

3、整理归纳衣物玩具等,教孩子简单分类,培养他的秩序感:把玩具桶或收纳箱分类编号,告诉孩子不同的玩具分别在几号箱里,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还可以一起整理书籍,总结这一年孩子和家长都各自读了哪些书;或者收纳鞋子衣物,锻炼孩子对大小、颜色、形状等的认识。

 

最后再给爸爸妈妈们说一个让孩子爱上干家务的小秘密,那就是一定要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孩子哦,把做家务当成做游戏吧!孩子年纪尚小,劳动主要是重在参与,家长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多激励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爱劳动。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第3个回答  2018-06-29

太应该了,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更有责任意识,懂得理解体谅家人,更容易和父母合作,甚至更有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总之一句话,爱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

现在我国的家长都普遍很少让孩子做家务,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笨手笨脚,根本就做不好,徒添很多麻烦,还要让妈妈在百忙之中去收拾,孩子能自己去玩,不要添乱就是帮忙了。

等到孩子开始上学,更是没机会做家务了。

现在我国的孩子在校时间长,作业多,学业压力重,很多父母心疼孩子,在学习的事情上,就算想替孩子分忧,也是无计可施,于是理所当然地觉得,孩子学习已经那么累了,家务的事情,完全可以由父母来承担,不需要再让孩子插手。

也有一部分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过一切,让孩子抓紧所有时间学习,觉得做家务会浪费孩子的时间。

这导致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需要做,什么都不会做,我教过的很多学生,已经上初中了,连自己的袜子都不洗。

家长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学好学习,其实不然。

我国的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表明:在家里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的孩子,其成绩优秀率要远远高于只管学习,从不做家务的孩子。

哈佛大学一位学者通过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也得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出20%,而且婚姻更幸福。

看到这里,你还不觉得,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学做家务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