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灰分的时代分布特征

如题所述

1.晚古生代煤

早石炭世煤以无烟煤为主,据各地的煤质分析资料,该时代的原煤灰分一般不超过20%,但在贵州茂兰、广西聊城、广东阳春、浙西及下扬子地区都大于40%(表2-4)。

表2-4 早石炭世煤中灰分

北方上石炭统太原组煤中灰分含量一般低于25%(图2-1),北部靠近古陆的一些矿区煤中灰分较高,如山西大同的鹅毛口、河东保德、内蒙古大青山等地常大于30%。就华北地区总体来看,南北煤中灰分较高,中部较低,这与物源区的远近有关,南部靠近大别山古陆、北部靠近阴山古陆(图2-1)。

华北下二叠统山西组煤中灰分一般为15%~30%(图2-2),属低灰—中灰煤。横向上,北部地区靠近阴山古陆物源区,煤中灰分一般大于25%,西北聚煤区煤中的灰分也较高,一般大于20%,而东部地区煤中灰分有所降低,一般小于或接近20%(图2-2),这说明大别山古陆对山西组煤中灰分的影响较小。

华南早二叠世含煤岩系分为早期的“梁山煤系”和晚期的“童子岩煤系”。前者主要分布在湘西(溆浦、怀化)、鄂东南、鄂西南、赣北、滇东、滇东北、黔东南以及川东南和川西等地,灰分多在20%~40%;后者主要分布在福建、赣东、广东等地,灰分一般6.89%~18.33%,少数地区大于30%,垂向上表现为下部煤层灰分比中、上部明显高。

华南晚二叠世煤的灰分普遍较高(图2-3)。浙北、苏南、皖南、赣东地区晚二叠世煤中灰分高,最高61.37%,江苏宜兴、安徽巢湖、江西乐平及丰城的部分煤层可达40%。滇、黔、川地区以中灰到富灰煤为主,湘、鄂、桂、粤地区以富灰煤为主。但同时灰分小于15%的矿区也不少,多分布在华南的中部地区,如湖南的郴州、莱阳、涟卲矿区(图2-3)。

图2-1 华北地区太原组煤灰分产率等值线图

图2-2 华北地区山西组煤中灰分产率等值线图

图2-3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煤中灰分产率等值线

2.中生代煤

(1)晚三叠世煤

华南东部地区包括湘、鄂、赣、闽、粤等省,该区晚三叠世煤分布广泛,且以江西储量最多,煤类从气煤-无烟煤,以中高级烟煤为主。煤中灰分产率较高,以富灰煤为主。华南西部地区,晚三叠世煤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须家河组、一平浪组、大荞地组,灰分含量15%~20%,部分地区小于10%。

(2)早中侏罗世煤

早中侏罗世煤分布在西北、华北、中南、华东等地区。华北聚煤区:早中侏罗世煤形成在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煤盆地内,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其次是北京、大同等,规模较小的聚煤盆地有内蒙古大青山、山西宁武、河北承德、辽宁北票等,灰分含量一般小于15%~20%,大多数矿区小于15%,山西大同、宁武一带小于10%。西北聚煤区:早中侏罗世煤分布在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塘湖等大中盆地,以及甘肃、青海境内一系列中小型盆地内。煤中灰分一般小于15%,甘肃阿干镇、宁夏宁武和新疆哈密等地常小于10%。

(3)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煤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煤分布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兴安岭以南的烟煤区,一般属中灰—富灰煤,集贤、双鸭山矿区部分煤层为低灰煤,三江-穆棱河盆地煤的灰分具有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松辽盆地及邻近地区煤的灰分从低灰—高灰都有,如北票矿区煤的灰分含量达8.80%~27.30%,营城矿区则为26%~40%。大兴安岭以北褐煤区,灰分含量一般10%~20%,以中灰煤为主。

3.新生代煤

北方早第三纪煤中灰分除吉林珲春和舒兰、黑龙江五林等地含量较高(可达35%左右)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小于20%。

晚第三纪聚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煤的灰分一般可达30%左右,但有些地区煤中灰分含量较低,如云南小龙潭、寻甸、双江、澜沧勐滨、可保等地的煤灰分常小于10%,且此类煤多分布在云南,而广西、广东则很少,在云南,滇东以中灰煤为主,滇西以富灰煤为主。

4.灰分时代分布的总体特征

据统计(袁三畏,1999),在各时代煤中,灰分小于20%的特低灰—低中灰煤,第三纪为6.40%,白垩纪为65.32%,侏罗纪为99.12%,三叠纪为59.36%,二叠纪为46.91%,石炭纪—二叠纪为34.08%,灰分最高的第三纪煤以中灰煤为主,占84.85%;中灰煤比例较高的还有二叠纪煤和石炭纪—二叠纪煤(表2-5)。各时代煤(尚未占用储量和资源量)的平均灰分以侏罗纪煤最低,第三纪煤最高,其比例顺序如图2-4所示。

表2-5 全国各时代煤(尚未占用储量、资源量)灰分分级

续表

注:表中数字为不同灰分等级占同时代煤的百分数。

(据袁三畏,1999)

图2-4 各时代煤中平均灰分百分比大小比较

(据袁三畏,1999)

此外,根据各主要聚煤期煤中灰分含量和百分比的统计(表2-6),可看出,灰分最低的是早、中侏罗世煤(全部集中在0~20%内),最高的是中泥盆世煤(集中在大于30%),第三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三叠世煤中灰分都以10%~30%为主,但在灰分产率范围中所占百分比不同,第三纪煤大于65%,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煤仅占47%,晚三叠世只有55.5%,反映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煤中灰分百分含量分布范围较大,而第三纪煤中灰分含量较为集中。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煤中灰分含量都以10%~20%为主,早石炭世煤所占的百分比达67%,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煤中仅占57.5%,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煤中灰分除10%~20%以外,20%~30%范围所占百分比也达 30%,晚二叠世煤中灰分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含量 20%~40% 的煤仅占58.5%。

表2-6 中国主要聚煤期煤中灰分含量及所占百分比统计 (%)

(据韩德馨等,199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