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植皮区护理要点

有哪些

一些植皮手术注意事项:
⑴ 术前准备:

供皮区要按术前常规进行备皮,小儿可不必剃毛。受皮区如为肉芽创面,术前数天勤换药,以抗生素溶液湿敷,使脓液减少。创面不可有溶血性链球菌存在。对大面积烧伤焦痂切除者要准备足够血液。

⑵ 术后护理:

植皮的肢体要制动,以免皮片移动影响存活,并抬高患肢。保持包扎敷料的清洁、干燥。嘱病人不可抓摸创面,小儿双手应加约束。经常观察创面的生存情况,如皮下积有脓血,应行切小口引流,切忌挤压;如皮片已坏死,应及时除去。

当您皮肤呈现缺损,伤口无法自行愈合时,经医师诊视确定需要植皮时,请您配合下述事项:

植皮手术前一天:

1.需填写手术同意书。

2.将全身清洗乾净,预备取皮处以肥皂或消毒液清洗乾净,必要时取皮区会先剃净毛发。

3.如手术行全身或半身麻醉者,晚上9时需行灌肠。

4.晚上12点后禁食、水[行局部麻醉者依医嘱可进食]。

5.勤加练习护理人员教导您的深呼吸及咳嗽方法,预防手术后肺部合并症。

植皮手术当天:

1.继续禁食、水[行局部麻醉者依医嘱除外]。

2.除去身上饰物、活动假牙、义眼、蔻丹等。

3.去除身上内衣裤,换上手术衣,等候手术室通知。

4.必要时,会先打上点滴。

5.开刀房工作人员来接您时,请先排空膀胱。

植皮手术后:

1.手术后可能会有静脉注射导管[点滴]、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留置,请注意维持良好之固定及管路之通畅。

2.伤口若有疼痛或不适时,请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3.患肢可以枕头抬高,避免植皮部位受压,维持适当固定及支托位置。

4.在补皮区可能会有石膏固定,请勿随意拆除,并限制活动。

5.若补皮区在下肢者,须卧床休息,不可任意下床活动,须经医师许可方能采渐进式下床活动。

6.若补皮区在臀部,可采俯卧位,翻身亦需注意。

7.依所教导之深呼吸咳嗽方法练习,必要时会使用蒸气吸入帮助痰液排出。

8.营养补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

9.绝对禁止抽烟与喝酒[含二手烟]。

10.一般正常伤口所植之皮肤,会在一周后存活,但仍须继续以弹纱或石膏固定,并限制活动二至三周,以确保植皮之愈合。

11.对有慢性疾病或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较慢,需要较长时间之固定。

12.植皮伤口愈合后,皮肤较乾燥可使用润肤油涂抹。

13.取皮区所覆盖之皮肤代用敷料,乾燥后将慢慢自行脱落,不可以自行勉强撕去,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14.发现取皮区或补皮区有异常肿胀、疼痛、渗血,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15.若有问题可随时请教医护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7
肢体应抬高,固定,注意观察肢端血运,保持包扎敷料清洁干燥。
2、头、面、颈、胸部植皮包扎后,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全麻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常。
3、下腹不部植皮后,避免因疼痛不敢排尿而至尿潴留,必要时置导尿管。
4、四肢植皮术后,不可在手术肢体扎止血带,以免皮下血肿造成植皮失败。
5、术后3天,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敷料,检查植皮情况并更换敷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翻身时牢固固定病人,以免因病人移动而至皮片移位,造成植皮失败。
7、臀部、会阴部、背部、双股部手术后应置导尿管病保持通畅,以免尿湿敷料,引起感染,造成植皮区失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7
翻身床的应用
一)目的
  可使烧伤创面充分暴露,避免长期受压。同时对于并发感染的病人,也可利用翻身床作体位引流。
(二)构成
  翻身床由床架、转盘、双层床片三个主要部件构成。床片分为俯卧位用和仰卧位用两个,通过旋转转盘使患者呈俯卧或仰卧体位。解决了病人的翻身问题。使用翻身床前,应先检查各部件是否牢靠,所需物品齐全,保证安全。向患者说明翻身床的意义和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和顾虑。
(三)使用及注意事项
  翻身床一般在休克期度过后开始使用,俯卧时间由30min逐渐延长,最后可延至4~6h。翻身时注意安全,对于首次翻身者,要特别注意呼吸道通畅,防止喉头水肿。备好急救用品及药物,必要时随时改为仰卧。对于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套管口的暴露与通畅。昏迷、休克、心肺功能不佳和应用冬眠药物的患者禁用翻身床。
植皮手术及病人护理
(一)常用植皮方法
  1.自体皮片邮票移植术:将取下的自体皮根据需要处理成为各种大小、邮票状,移植于所需之处。
  2. 自体皮浆移植、异体皮覆盖术:将取下的自体皮处理为皮浆样,均匀移植于彻底清创后的创面上,再用大块异体皮覆盖。
  3. 瘢痕切除、自体皮移植术:一般多采用整张皮移植,以保证植皮处的良好功能。自体皮按所需形状和大小取下,移植于受皮区。
(二)术前及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同普外。术后护理包括供皮区的护理和植皮区的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防和护理
  此为休克期护理要点,主要以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 成人浅度烧伤面积小于15%,小儿小于10%(非头部烧伤),可口服烧伤饮料补充液体的丢失,一般不需静脉补液;大面积烧伤患者必需采用静脉补液,根据烧伤的面积做出输液计划。
  1.补液的种类
胶体、晶体 、水
  2. 补液量的计算
根据烧伤程度计算补液量。一般Ⅱ度、Ⅲ度烧伤病人的补液量为:
补充晶体和胶体的量(ml)、水分需要量
3. 补液的方法
  4. 相关指标的观察
尿、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周围循环、口渴状况
5. 详细的记录
(二)感染
  1. 全身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脉搏/心率、呼吸、精神症状、胃肠道症状
舌象、实验室检查
  2.严密观察创面:随时记录创面的色泽、水肿情况、渗液多少、臭味、创缘的肿胀、炎性浸润等。
(三)肺炎
  肺部感染不仅是烧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首位,也是所有烧伤患者内脏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多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如保暖不够,易致患者受凉引起肺炎;呼吸道烧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有粘膜坏死脱落,易引起肺部感染;另外也可发生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因此,患者应定期翻身,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俯卧位时,帮助患者拍背,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雾化吸入2~4h一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