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腿怎么鉴别

现在我膝盖可以靠在一起 小腿不能

O型腿 又叫罗圈腿。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种戏称。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型造成的。形成罗圈腿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幼儿时患佝偻病;二是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受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佝偻病一般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可以矫正,方法如下:
“O”型腿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
起立运动,做 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
~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
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
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 15~20次。

如何矫正O型腿

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 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方法: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 15— 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 10次。

简易运动矫正“O”型腿

作者:胡铭

1.弓步侧压腿,一腿压30次,交替各进行2次。
2.杠铃夹腿深蹲。肩负中等重量的杠铃,两腿分开约同肩宽,慢慢下蹲至全蹲(膝角小于90度),然后快速夹腿直立,1组做8~10次,共做4~6组。
3.并腿蹲起。两脚及两腿并拢,俯身站立,双手扶膝,做往里推夹的动作(两腿不要分开),接着做下蹲与起立动作1次,再做向左与向右转动膝盖的练习1次,如此反复,每15次为1组,共做3组。
4.两腿做外摆和内夹练习,每15次为1组,共做4组。
5.两腿夹书本,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夹紧,在踝关节上部(小腿下部)夹一本厚薄适宜的书,坚持在数分钟内不让书本落下。练习时可在膝关节下部扎一根绳子,效果更好。
6.两人对抗腿屈伸练习,8次为1组,共做4组 (*^__^*) 嘻嘻
最后祝楼主 游戏愉快 合家欢乐!!
真心回答!!
你参考一下哈 祝你好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游戏愉快!如果满意,请五星采纳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7
罗圈腿多见于能走路的1岁左右的孩子。6月前,特别是3月前的孩子双下肢,都是弯曲的像青蛙腿,随着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下降后,腿弯曲现象会自然消失。 佝偻病激期骨骼改变,其中下肢畸形见于能站立或行走的1岁左右婴儿。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双下肢因负重可出现股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畸形。长骨可发生青枝骨折。正常1岁以内小儿亦可有生理性弯曲和轻微的姿势变化,如足尖向内、或向外等,以后会自然矫正,须予以鉴别。对已有严重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则肌肉,X形腿按摩内则肌肉),增加肌肉张力,以纠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O型腿:下肢自然放松伸直或站立,两脚踝接触,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关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膝间距3厘米以下是轻度,3-10厘米是中度,10厘米以上是重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