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什么行为对孩子不是鼓励孩子勇敢而是压抑孩子情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0

看到这个总答题,我反思过自己,也刻意留意了自己这几天对待孩子哭闹时所说的话。的确,生活中我也说过类似的话来制止孩子哭闹,比如别哭了,哭的眼肿了,都不帅了;比如别哭了,哭的妈妈妈听了心烦;比如别哭了,你看其它小朋友都在看着你呢等。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处理的方式太不对了,哭是低幼儿童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而我却忽略了他的感受,强迫他按我的意思来:不要哭。

其实,我曾经也是个爱哭的人,哭不并不代表软弱,而是表达自己的情绪的一种方式,不然太压抑了。所以当我发现自己对孩子哭的错误处理方式时,我就慢慢改变。孩子哭闹,我先抱着他,让他平静下来,然后分析原因,讲道理。

当然,我觉得孩子哭时,用太丢人来劝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来我们就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大声哭闹,不要到处疯路,讲文明讲礼貌。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已经与这些教育理念相违背。可以用太丢人来劝导孩子停止这种哭闹行为,但可以用玩笑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会让别人关注到你,影响别人,而不能以大声吼叫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然,容易让孩子养成太在意别人看法的心理。

总之,面对孩子哭闹,咱大人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发泻方式,注意处理方式。

 

第2个回答  2018-01-10

每个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样“豪放”的画面:孩子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嘴就哭,令大人感到莫名其妙。关键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分场合。于是,在孩子连劝带叮的哭声中,家长拼命压抑的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随着,一声怒吼“别哭了,真丢人”。 通常,这种吼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停止了哭闹,或者由大哭变为抽泣。这种结果是发出吼声的家长乐于见到的,因为孩子听了家长的话。所以家长心里是窃喜的。

殊不知,看似良好的结果实则不安因素潜存。

第一,孩子的情绪被粗暴的制止,压抑,积聚在了身体里,时间久了,当压抑的情绪在身体里越积越多,孩子的心理会出问题。

第二,孩子不懂得及时释放自己的情绪。

第三,给孩子贴上了哭很丢人的标签,不敢再用泪水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接纳自己。

这几点都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 另一个结果是孩子继续哭闹,而且可能还会是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态,从而养成固执的个性。 建议正确的做法如下。

一是在孩子哭闹时,抱住哭闹的孩子,给予安抚,不管他哭多久,都陪着,不呵斥,让孩子自己停止哭闹。二是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能满足的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给予合理的解释。三是告诉孩子以后想要东西,或对事情不满意,要用语言来表达,而不是哭闹。四是对于边闹边就地打滚的孩子给予冷处理。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我们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影响着孩子日后的情绪处理。所以面对哭闹的孩子,我们切忌,切忌,火大。

第3个回答  2018-01-10

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说“别哭了,太丢人?”

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在公众场合吵闹,不顾场合,没有原因的大哭,父母觉得影响到了周围人的感受,所以强令禁止,不希望自己孩子变成别人眼里的熊孩子,给周围人添麻烦。

或者是孩子在家中哭泣,父母被哭声吵到焦虑不堪,干脆就制止宝宝,要他们停止哭泣,就像要求孩子停止吵闹一样。

其实,哭是一种情绪,这是一种“原生”的能力,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用哭声表达他饿了,不舒服了,大一点,会说话的时候,语言词汇还是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他会用哭声来表达,疼,难过,不满,和大人提要求。

而大人做的事情,一直要求孩子别哭了,还要和丢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好。

这些都会在日后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影响:

1、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终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2、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他人及自身情绪缺乏了解,无法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情绪感受力弱,情商低。

3、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搏得父母欢心。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则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

4、压抑自己情绪,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反而更缺乏韧性。

可是,我们也不可以让孩子们自己一直哭着闹腾啊,

家长们也很发愁,到底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停止下来呢?

1.找出来孩子们哭泣的原因,他是那里不舒服了,什么地方疼,或者痒,孩子哭肯定是有原因的,哭泣是他们表达不满情绪的途径,找到了原因,帮他解决,自然会停止哭泣了

2.教孩子合理的调节和表达情绪,如果害怕打针,害怕去医院等等,引导孩子说出来,那里有问题,为什么不愿意,当孩子可以合理的表达的时候,就不会用哭泣这种手段来处理所有的不高兴了

3.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孩子们很多时候,哭得更厉害原因是父母的不恰当的处理,当你制止他不哭的时候,如果你说了“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这一类的话,孩子们就感到很孤独和无助,情绪会再一次被激化哭得大声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作评论

这一点太难做到了!我们太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有好心情,别人也该如此。但孩子们的情绪有自己的阴晴雨雪气象系统,为我们成人经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伤心时对他说“你该感到高兴才对”,无异于对一场暴风雪说“快走开”。最好对孩子说,“你这样伤心我很难过,”或,“你不好受,我就在这儿陪着你,”这样就给孩子机会去正视和处理他的坏情绪。而类似“别觉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动手的!”和“不就是撕坏了一份作业嘛,别像个爱哭的小宝贝似的没完没了!”这样的话只会羞辱孩子。你本想帮助孩子摆脱烦恼,可你这样说只会适得其反。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烦恼和不安,能压垮孩子,驱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来,所以孩子才力图把这些不良情绪“哭掉”。他恨自己行为“出轨”,失去自控。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孩子哭闹时,你会听到他抱怨你或其他与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人。比如,“你不爱我,从来就不爱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爸!别人的爸爸都比你好!”这些都是孩子在宣泄烦恼时会说的。孩子在试图“哭掉”烦恼,恢复好心情时,需要“口无遮拦式的自由”。如果他们能哭出来并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他们的委屈就会渐渐消失。不要对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对你的抱怨并不代表对你的全盘评价,只代表他急于排除掉的烦恼而已。只要他摆脱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绪,他就会重新注意到你对他有多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