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天鱼在结冰的河里不会死呢?

如题所述

原因:冬天河面虽会结冰,但水底温度在4℃左右,也不会缺氧,鱼类还会通过冬眠来抗冻。但鱼也会被冻死,有三种情况鱼会被冻死:

1、一是鱼完全被冻住,因细胞破裂而死亡;

2、二是整个鱼缸长时间被冻住,鱼因缺氧死亡,但这种情况很少;

3、三是因为温差变化太大,有些鱼无法适应而死亡。

扩展资料:

当气温降低时,江河湖泊等水域,跟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面散热较快。当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关系,表面上温度较低的水,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就要不断下沉;

底部温度较高的水总要不断上升,形成对流现象。这样一来,原来上面较冷,下面较热的水就会达到温度均匀了。

如果气温继续下降,表面的水冷却到4℃以下时,就变成热缩冷胀,密度变小,停留在上面,不再下降,最后结成冰。冰层不善于导热,所以下面的水不易冷却。

这样,深一点的水域不会一直冻到底,冰底的水可保持在4℃。上面的冰层像一条厚厚的“冰被”,使水下的鱼虾安全过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温快速微冻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3
鱼是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是指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减低新陈代谢,以减低用于抗寒所损失的能量.所有的冷血动物都是爬行纲,两栖类,鱼类,还有一些虫子也是.具体的例子很多,比如乌龟,鳄鱼,娃娃鱼,某些蛇  因为冷血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温血动物,同样重量的冷血动物只需要 1/10-1/3 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冷血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  尽管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于温血动物的冷血动物存活,可是温血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冷血动物逼到绝灭,因为温血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  冷血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自身体内不能恒温(不能恒定体温)要通过照射太阳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所以冷血动物一般不在夜间活动。以脊椎动物门爬行纲和两栖纲的动物为主,如蛇、鳄鱼等较大的冷血动物早上需要晒太阳以使体温升高,这样他们才能活动,因此它们几乎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调温的方法包括:  蛇在石头上晒太阳  鱼在水中换到不同的深度  沙漠动物白天埋在沙里  昆虫颤动翅膀,温暖它们的飞行用的肌肉  因为冷血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温血动物,同样重量的冷血动物只需要 1/10-1/3 的能量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冷血动物繁殖期也比较短。冷血的优势: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因为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于生长。因此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热血动物高  热血的优势:热血动物生长成熟比冷血动物快。热血动物将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使体内的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并使身体的生长对于外界环境相对独立。虽然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成生长的效率比热血动物高,但热血动物可以连续生长(冷血动物的生长会在食物极其短缺或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停止)直至达到成年大小。热血动物高效活动可以维持身体对食物的高需求。热血动物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和交配对象,并在较早的年龄达到性成熟。
第2个回答  2013-08-23
有个前提,下层的水不结冰时鱼才不会冻死,水层浅或温度极低时,下层的水也会结冰,那时啥鱼也会冻死的.
当水温低於 0℃ 时,在湖面较低温的水会先凝结成冰,然后向湖底漫延。

冰底下的水温一般维持在 3.98℃,鱼类还能生存。

因水的最小体积在四度左右,故低于四度的水会浮在上面而变成固态的水,因此越往下层水越不易结冰,故鱼能活着,鱼是冷血动物,温度越低新陈代谢越慢,只要不结冰,需氧量和饮食近乎停止,所以,能维持生命.
第3个回答  2017-02-07
南方人应该也知道的吧,水面结冰了,但不证明一条河或者一个湖都是冰啊,冰面下面还是O℃以上的水啊。
有一个成语也说过啊:卧冰求鲤
而且《舌尖上的中国》里面也有说都东北那里地方有一个地方冬天捕鱼就是用锤子打开冰面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3
冰下有充足氧气的水 而鱼又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