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什么?

如题所述

都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六出祁山,东和东吴,占领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据曹操,排八阵图。

这句话出自: 出自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的武侯祠对联,是一幅古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六出祁山、东和东吴、收东川和西川、七擒孟获、排八阵图。具体如下:

1、六出:传说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第一次、第四次)。

2、东和:使刘备与孙尚香政治联系,和东吴在赤壁之战中联手击败曹操。

3、收二川:占领东川、西川。

4、七擒: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5、北据: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6、排八阵:指的是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它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六出:指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东和:向东联合孙权,建立孙刘联盟。

收二川:刘备率军进攻刘璋,占领西川、东川。

七擒:指的是七擒孟获。

北拒:向北进攻曹操。

排八阵:排演八阵图。

扩展资料:

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南下,占领荆州,刘备派诸葛亮急忙和孙权联合,成立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三国基础,后来孙刘联盟虽然有曲折,但一直维系着。

建安十四年刘备进入西川,击败刘璋夺取西川,后来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夺得东川。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从公元228年起,到234年诸葛亮病逝,诸葛亮为完成北伐曹魏,实现统一的宿愿,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先后率蜀军六出祁山。

蜀汉以复兴汉室为目标,以北抗曹魏为主要目标,立志收复中原,统一天下。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6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东和: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

北拒:北面与曹魏对抗。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扩展资料:

背景: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

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攻向建宁。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关诸葛亮的经典对联


第4个回答  2007-04-08
  是那个今人的妙对吧?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而诸葛亮之所以智谋过人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八阵图》。 后人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之,陈寿也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后来因为一些小说如《演义》等的渲染,八阵图变得很神秘,但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里就有《八阵篇》 东汉班固的《封燕然山铭》中说“勒以八阵,莅以威神” 可见 “八阵”早在诸葛亮以前就有了。当然,诸葛亮的八阵,又并非前人的八阵。他是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成,已经是他自己的八阵了,所以“名成八阵图”还是说得很正确的。
  夷陵之战,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石兵八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
  晋朝和唐朝对他的八阵有很深的研究,可惜后来失真。至于八阵到底是哪八阵, 有《小学绀珠》说是洞当阵,中黄阵,龙腾阵,鸟飞阵,折冲阵,虎翼阵,握机阵,连衡 阵而另一中在《兵略纂闻》中说是“天 地 风 云 龙 虎 鸟 蛇”。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至于这个“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就难解释点了
  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可见老诸葛一直想杀魏延原来是为了这个^^^

  又有:
  怀孤主,突重围,匹马单枪,长阪坡前,抗十百千员猛将,独力犹能保万全。(赵子龙)

  伏千怪,斗百妖,九死一生,西天路上经八十一遭大难,四怀但想取万经。(孙悟空)

  取四川, 封五将, 七帅二智, 九州转战缀六十三年春秋, 一心只为归八荒。(刘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