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故事

较长! 快!

普通话的故事

其一:
我坐火车去唐山,对面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话交谈,她说她是丰南人,上北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问她:“你是丰南人?怎么说话没有丰南的口音哪?”她说:“哟,出门在外,要说普通话呀!”“那你回到家里还说普通话吗?”“回家就不能说了,要不我妈该说我撇京腔了。”

评点:推广普通话的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既会说方言又会说普通话的阶段。年轻人外出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表现,至于老年人的语言观念,随着时代前进,也会逐渐变化的。

其二:
河北一位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山东小伙子。从第一次见面起,都用普通话交谈。结婚那天晚上,新郎对新娘说:“以后我说山东话吧!”新娘问:“你原来不是一直跟我说普通话吗?”“我不是怕你嫌我文化低嘛!现在已经把你娶进门了,我也该放松放松了。”

一年后,小宝宝出生了,当宝宝开始牙牙学语时,年轻的爸爸忽然又改口说普通话了。他说:“不能让孩子从小学土话呀。”

评点:说普通话,是有文化修养的体现。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学说普通话,更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表现。

其三:
三年前,一位校级军官回家乡探亲,因为在外地工作多年,习惯了说普通话,结果父亲挑他的理儿:“回家了,跟你爹还耍官腔?”今年再回家,他主动说起了家乡话,没想到村长又责备他了:“你在外多年,怎么还说土话?现在咱村儿里都学说普通话呢!咱村办企业的产品都销到外省去了,跟人家说土话,人家会觉得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评点:看出普通话的价值了吧,市场经济把农村也推向现代化的前沿了。语言是人的第二相貌,现代化的农民要有现代化的语言形象,别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农民了。

其四:
上海一位检察官去东北出差,在宾馆入住登记时,总台服务员看他身穿制服,就问他:“有家伙什儿没有?”上海客人很奇怪,回答说:“我没有家务事。”服务员说:“谁问你有没有家务事,我是问你有家伙什儿没有?”客人生气了:“我家在上海,在这里有什么家务事?莫名其妙!”

评点:您听明白了吗?“家伙什儿”在北方话里是“工具、武器”的意思,服务员是问这客人带没带枪支,如果有枪支是要登记的。可是她不说普通话,南方的客人听不懂,难怪人家要生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30
一个骑兵在作战中不幸被俘。
“我们会杀掉所有俘虏,”敌军首领对他说:“不过由于你在作战中表现英勇,令人佩服,我可以三天后再杀,在此之前满足你三个要求。现在,你可以提第一个要求了。”
骑兵想也没想,说:“我想对我的马说句话。” 首领答应了。
于是骑兵走过去,对他的马耳语了一句。那马听了后,长啸一声,疾驰而去。
黄昏时分,马回来了,背上驮着一个漂亮女郎。
首领啧啧称奇:“真是一匹神奇的宝马!”他说:“不过,我还是要杀你。你的第二个要求是什么?”骑兵再次要求和马说句话。
首领答应了,于是骑兵再次跟马耳语了一句,那马又长啸一声,疾驰而去。
黄昏时分,马又回来了,这次背上驮的又是个女郎,比上次那个更加性感动人。
首领大为叹服:“你和你的马都令人大开眼界,不过明天我还是要杀你,现在你提出你最后一个要求吧。”
骑兵想了一下,说:“我想和我的马单独谈谈。”
首领觉得很奇怪,不过还是点头应允,带着随从离开了,帐篷里只剩下骑兵和他的宝马。
骑兵死死地盯着他的马,突然揪住它的双耳,气冲冲地说:“我再说一遍,带一个旅的人来,不是带一个女的人来!”
第2个回答  2019-01-31
一日乘车,人多拥挤,最后一个上车的人勉强把头和脚挤进来,屁股却在门外,结果售票员关门时不小心夹住了他的屁股。只听那人高喊:“夹住我腚了,快开门!”售票员虽不知腚是什么,却看到那人的屁股被夹住了,赶快打开了车门。
过了一会儿,售票员问那人:“腚是什么?那叫屁股。”“屁股?俺那儿就叫腚。”那人理直气壮。“你现在是在北京,不是在老家,你说腚谁听得懂?以后记住:腚就是屁股。”售票员也不甘示弱。那人不作声了,大约过了三站地,车到了安定门,售票员喊:“安定门到了,下车的乘客请您换出来。”话音刚落,那人便凑上去对售票员说:“你说错了,刚说完腚叫屁股,那安定门为什么不叫安屁股门?”
售票员和全车人哗然大笑。
有一外地游客初次入得北京城,在北京站感慨了半天后,决定搭乘最熟悉最廉价的交通公具——公交车,去朋友指定的接头地点,建国门。
上了车后,要付一元钱的车费。可他掏了半天也找不到零钱,只得拿出一张崭新的十元人民币对售票员说了声:“建国门。”谁知那售票员大姐就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他一眼,说白了,就是给了他一个白眼,就转身向其他乘客收钱去了。
偶们这个GG啊,是个憨人,心想着:你咋不收我钱呢?这不是违反规定嘛!于是,他迈开脚步,排除万难,终于又挤到售票大姐的身旁,摇了摇手中的钱,又说了“建国门!”这次声音大了点儿,引起了周围群众的注目。这售票大姐,也不好意思不搭理他了。只见她“嗖”地一声,从钱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朝着我们憨直的GG扬了扬,大声地说了声:“你见过吗!”
原来,我们这位GG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建国门”给发成了“见过吗”。难怪售票大姐气忿了,不就一比较新的十元钱嘛?小样儿,谁没见过!!
第3个回答  2022-09-28
普通话的故事

其一:
我坐火车去唐山,对面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话交谈,她说她是丰南人,上北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问她:“你是丰南人?怎么说话没有丰南的口音哪?”她说:“哟,出门在外,要说普通话呀!”“那你回到家里还说普通话吗?”“回家就不能说了,要不我妈该说我撇京腔了。”

评点:推广普通话的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既会说方言又会说普通话的阶段。年轻人外出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表现,至于老年人的语言观念,随着时代前进,也会逐渐变化的。
第4个回答  2018-12-16
怎么较长?怎么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