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胡雪岩的后代,我想了解他

如题所述

胡雪巖(1823年—1885年),名光墉,字雪巖,安徽绩溪人,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

胡雪巖以杭州经营的钱庄为本业,发迹後扩展粮食买卖、房地产、典当和中药行等事业。其中主要以在各省设有二十多个支店的「阜康钱庄」,以及创建於杭州清河坊大井巷的胡庆馀堂国药号为两大主要事业。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包围杭州,胡雪巖协助浙江巡抚王有龄,由上海运军火粮米以接济杭州清军,但被太平军击退。杭州最终因乏粮陷落,王有龄自缢殉国。

次年清军克复杭州,胡雪巖在浙江布政使蒋益澧引荐下,协助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与「常捷军」联系。同治五年(1866年),又协助左创办福州船政局。同年左调任陕甘总督,他在上海为左办理采运,筹饷以及订购军火,代其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开中国政府商借洋债之先例。

胡雪巖长於经营之道,富甲一时,被誉为一代巨贾;同时他也具有清朝官员身份,并积功升迁至「布政使衔」的从二品官阶,所戴朝冠顶上饰以镂空珊瑚,俗称「红顶子」,故又被称为「红顶商人」。商人而戴红顶子,是清朝极少数的特例。

胡雪巖事业有成後,大兴土木,营造庭园,并拥有众多妻妾。李鸿章有意排挤左宗棠,「排左必先除胡」,决心打击胡雪巖。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赶赴京城,胡雪巖积极为左宗棠筹备银两。此时胡雪巖经营出口丝业,屯积生丝,垄断居奇,盛宣怀利用电报联络各地买家拒买胡雪巖的生丝,李鸿章命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巖的饷款二十天。胡雪巖无奈之下从自己的钱庄调现银八十万两周转,盛宣怀趁阜康银行空虚之际,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一时谣言纷起,说胡雪巖积囤生丝大赔血本,挪用阜康银行存款,导致各地皆发生挤兑风潮[1]。光绪十年(1884年)破产,负债累累。胡雪巖遣散姬妾仆人,在次年黯然离世。

现在在杭州鼓楼,仍保存有完好的「胡雪巖故居」。

[编辑] 有关胡雪巖的文学作品
新意文化网—胡雪巖专刊
高阳《胡雪巖》、《红顶商人》、《灯火楼台》
25集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巖》,编剧:二月河。
《胡雪巖》,二月河、薛家柱著,麦田出版,台北市,07年12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0
我也是胡雪岩后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