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前食欲大增,吃的比平常多,会不会发胖?

如题所述

 答案:

月经前之所以会增加食欲,是因为人体荷尔蒙和雌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了胃肠道的蠕动,因此会 出现月经前几天特别能吃的现象。

但也会有部分女性在月经前出现厌食、恶心、食欲减退的现象。

如果月经前不注意控制饮食,过多食用肥腻的食物或者膨化食物,甚至每个月都是如此,那么会有发胖的可能。

 月经前怎样控制饮食

经期前血糖容易下降,所以刚吃饱不久就会感到饥饿,为了缩短空腹感,避免血糖下降,可以少吃多餐,从一天三餐分摊到一天5餐中,这样既能够避免空腹感产生,还能够控制好摄入的食量。

在月经来临前无论是食欲增加还是食欲下降,还是为了保持完美的身材,建议以以下几种食物为主:

1.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能够帮助合成提升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可以有效缓解月经前焦虑的情绪,其中菜花、胡萝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B6

2.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维生素E能够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引起经前疼痛的食物,所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能够缓解腹痛,其中菠菜、谷物等富含维生素E。

3.富含含赘-3脂肪酸的食物:赘-3脂肪酸能够减少荷尔蒙分泌,缓解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其中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含有赘-3脂肪酸的食物。

4.富含氨基酸食物:色氨酸能够提高睡眠治疗,帮助经前期女性更好的休息,其中火鸡肉、牛肉、山核桃等富含色安全食物。

5.富含锌元素食物:锌能够减少皮肤油脂的分泌,其中牛肉、大肉、小羊肉、虾、南瓜富含锌元素。

/iknow-pic.cdn.bcebos.com/5243fbf2b2119313bbef878e68380cd791238d5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243fbf2b2119313bbef878e68380cd791238d5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243fbf2b2119313bbef878e68380cd791238d5b"/>

拓展资料:

  

月经周期,又称作经期、生理期,是灵长类和 [1]  人类在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其他的哺乳类动物则是经历发情周期。

灵长类和人类与其它物种不同,相对于其他雌性动物在排卵期有明显的外表特征,排卵期的黑猩猩和女性外表变化相当不明显,一个女人或许会感觉到她的排卵,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则是难以识别的,这称作隐性排卵;这个特点则是具有社会生物学意义的。相反,其它物种通常通过热度来感受信息。类人猿和猩猩是除人类之外唯一一种拥有隐性排卵的哺乳动物。

在台湾,MC在口语中会作为Menstrualcycle的简称来指代月经;在香港则常用M到表示月经来潮。也有人用“女孩子时间”、“红灯亮了”、“小红来了”、“大姨妈到”、“姨妈到”、“亲戚到”、“好朋友来”、“那个来”借指月经来潮,其中小红、大姨妈、姨妈、亲戚、红灯、草莓汁、那个都暗指经血。

月经是一个妇女在整个生殖生命中,周期性的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经阴道排出。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就叫做月经周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女性月经,每月一次失血。在月经期注重饮食的保健,与“月经周期”变化相吻合,调理气血,补充适当的营养,非常必要。这,也是男女间保健养生最主要的不同点。

经期前:食清淡低盐
女性月经来潮前,乳房胀痛、腹胀、疲劳、烦躁易怒、失眠等症,主要与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等因素相关。科学合理的饮食,可消除这些不适。
月经来潮前一周,可选吃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并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平时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如有便秘,多吃水果和蜂蜜通便。不宜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肥肉、动物油和甜食,避免影响脾胃功能,保证经期正常。
月经来潮前10天,可开始低盐饮食。因食盐太多,体内水分需要增强,对肾脏和血管不利,更可能导致头痛、激动易怒、下肢浮肿等。下腹部容易肿胀者,尤要限制盐分的摄取;一旦经期前腹部或下肢浮肿,可多吃红豆薏仁汤,红豆富含铁质又利尿,薏仁则利湿。若嫌自己做麻烦,买现成的八宝粥也不错。
经期前食欲大增,通常是荷尔蒙的作用所致,不用过度克制食欲,吃维他命E可作改善。

经期中:营养与"温"、"和"
经期间饮食,以“通经水、加强营养”为主要目的,同时避免便秘。最好遵循以下四大饮食原则:
(1) 忌生冷,稍宜温热。
祖国医学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如食生冷,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使血液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所以,即使在酷暑盛夏季节,月经期间也不宜吃生冷食物。饮食应以温热为宜,有利于气血运行畅通。
冬季,可适当吃些具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鸡肉、桂圆、枸杞子等。当然,月经过多者,不宜吃过多温热食品,例如狗肉等,否则,血行过度,反会增加经量或延长经期。
(2) 忌酸辣,宜清淡新鲜。
经期易疲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欠佳。为保持营养,饮食以新鲜为宜。新鲜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而且营养破坏较少。
经期饮食的制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酸涩主滞,不利于经行通畅。辛辣食品,刺激性大,容易干扰消化,不利排泄并易引起便秘;且辛辣食品多大温大热,辛香走窜,易致经量过多。
(3) 荤素搭配,防止缺铁。
经期一次失血,通常损失铁质15 -25毫克。因此,要多吃含铁丰富和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类、各种动物肝、血、瘦肉、蛋黄等,它们含铁丰富、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象大豆、菠菜等食品,虽富含植物性铁质,但其铁质不易被肠胃吸收,所以制定食谱时最好是荤素搭配。动物类食品,特别是动物血,不仅含铁丰富,易吸收,还富含优质蛋白质。食欲差时,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大枣、面条、薏苡仁粥等。
(4)忌高盐饮食忌喝浓茶
食盐过多,对肾脏、血管都不利。上文已提及,吃盐过多会引起经前期紧张,并致经期来潮时头痛、浮肿、激动、不安等症,所以不宜过量摄取。
茶叶中含有茶碱、鞣酸、粗蛋白、粗纤维、维生素、无机盐、芳香物质和茶色素等,日常饮用有助身体健康。但,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鞣酸铁盐,沉淀,形成不被吸收的复合物,从而妨碍粘膜对铁质的吸收。在月经期,因为经期本来就出血失铁,鞣酸会加剧女性经期缺铁,导致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鞣酸还有收敛作用,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令经期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经期后:小补
月经是每个月的例行失血,女性的体质里,也逐渐养成了适应它的机制。健康的女性,只要在月经前后,遵循前文所提及的饮食原则,适当加强营养,作为对失血的补充,也就可以了,无需保养过度。有些人天生就是温热的体质,保养过度,反而会令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所以,在民间,有一种万无一失的心理,就是月经期后才补血。在月经干净后的1—5天,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并吃一些补血物,例如,既可益肤美容又有补血活血的牛奶、鸡蛋、鹌鹑蛋、牛肉、羊肉、猪胰、芡实、菠菜、樱桃、龙眼肉、荔枝肉、胡萝卜、苹果、当归、红花、桃花、熟地、黄精等等。

"利经、行水、理气"食方
古人云:“经水之行,常用热而不用寒,寒则止留其血,使浊秽不尽,带淋瘕满,所由作矣。” 经期饮食调养,以利于“经水之行”的温补为要。民间有一些利经水方。
月经期一般是五至七天。前1-3天,经血量较多,有时会出现血块,合并下腹部的闷痛,可以吃麻油姜片炒猪肝,除了补充铁质之外,麻油姜片也有活血之功,有利经血及血块顺利排出。
若有痛经等月经瘀滞,补充如羊肉、鸡肉、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奶、益母草、当归、桂圆等温补食品,有助行血;补充维生素B群、镁、锌等,缓解经期不适。
经期第3天后,可改吃麻油炒猪腰,帮助子宫的收缩,将经血排干净。
若嫌以上措施太麻烦,整个经期都可吃麻油鸡或是红糖煮姜汤,帮助子宫收缩,将经血排干净。
当然,以上是属于较热性的食物,对于体质本身较燥热者,如皮肤过敏(荨麻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者,就不适合,可改食用菠菜猪肝汤、猪血汤、姜片鱼汤;或者在月经结束时喝些鸡精;又或者,只需在经期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钙质、铁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紫菜、海带、葡萄、苹果等),不要吃冰品、喝绿茶,也就可以了。
通常来说,经期的严重情绪不稳和精神紧张,会加剧痛经,不利经血排出。可食用益肤美容又补气、疏肝、调节情绪的食物,如卷心菜、柚子、瘦猪肉、芹菜、粳米、鸭蛋、炒白术、淮山药、苡米、百合、金丝瓜、海参、胡萝卜、白萝卜、胡桃仁、蘑菇等。但同时需注意的是,性寒凉不利行经的食物就算有益肤美容作用,也应禁食或少食,如梨子、香蕉、荸荠、石耳、石花、菱角、冬瓜、芥兰、黑木耳、兔子肉、大麻仁等。另外,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减肥,因为刻意压抑食欲,容易造成情绪的低潮、焦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经期前食欲大增,吃的比平常多,会发胖。
  1.生理方面
  人在30-35岁之间,各个器官的机能开始下降,如心脏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而且相应器官的代谢也自然下降,热量消耗也会随之减少,由此积攒下来的脂肪会非常准确地住进腹、臀和大腿等处。
  2.运动方面
  人到中年,由于心理和现实的原因,脑力、体力劳动减少,热量消耗也随之减少、郊游和体育运动也会减少,使额外的热量转化成脂肪。
  3.精神方面
  人到中年后,各方面包括事业家庭地位等都趋于稳定和平静,更有许多人知命后随遇而安,自然优哉游哉,心宽体胖。这些都是由于精神作用于神经,神经作用于内分泌所造成的。
第3个回答  2013-08-17
五种核心食物多吃不发胖:蔬菜
包括:新鲜的、罐装的(无佐料、脂肪、糖等其他添加剂)蔬菜;番茄酱
解释:蔬菜类不能和非核心类食物合并(比如油炸的蔬菜和豆类,油浸蔬菜、糖渍的蔬菜等都不是核心类食物);蔬菜汁不属于核心食物
水果
包括:新鲜的、罐装的(非糖水类)水果
解释:如果是罐装的必须是水或纯果汁(非糖水)浸泡的,浸泡汁水不可以食用;干果(杏干、桃干、香蕉干等)不算做核心食物;果汁不是核心食物
汤类
包括:新鲜的、冷冻的、罐装的(无佐料、脂肪、糖等其他添加剂)清汤
解释:西式奶油浓汤和浓缩肉汤不算做核心食物
脱脂奶制品和其他代乳品
包括:脱脂奶、脱脂奶酪、脱脂无糖酸奶;豆浆、豆腐和不含添加剂的豆类食品
解释:由上述所有原料做成的有关食品包括奶昔和热巧克力等饮品必须是无糖低卡,可以一天食用一次
蛋类及其替代品
包括:全蛋、蛋白及其人造替代品
解释:各种蛋类食品都提供优质蛋白质,但注意不要用油炸

喝一杯新鲜的柳橙汁就可以摄取到超过每日建议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能消除自由基强化免疫功能利于铁质吸收。柳橙汁还富含钾及叶酸叶酸对育龄妇女相当重要可以预防畸胎和直肠癌。
以清补、平补为主
“秋季进补,要以清补、平补为主。”据刘教授介绍,清代食医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在这个时节能起很大作用,它主要以西洋参、麦冬、石斛以及粳米、甘草益气生津;以西瓜翠衣、黄连、知母、荷梗、竹叶清热消暑,利尿除烦,几种药的配合,清热解暑、养阴生津的效果很好。总之,现在进补主要侧重于养阴、补气——
常见的养阴药有:枸杞、玄参、玉竹、麦冬,均可促进津液的分泌,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常见的补气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能益气培元。不过在剂量上难以拿捏,最好找专业中医师问诊。
秋天来临了,我们的身体机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秋季是进补的黄金季节。不过,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孙玉信说,秋季进补切勿盲目,应以“清补”为主,既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又可调理脾胃功能。
孙玉信介绍,由于夏季吃冷食较多,而厚重油腻的食物加重肠胃负担,使体温、血糖上升,会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而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油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应该多吃清淡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使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出。
苦瓜: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17
经期吃多不会发胖 但要注意养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