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保持通畅的措施有哪些和预防感染措施有哪些?

如题所述

picc置管保持通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定时冲管和更换正压肝素帽。每日治疗结束后用不少于10ml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动作冲管,使之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和漂净导管内壁。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着重对血管的保护。当怀疑导管堵塞时,首先检查外部因素和病人体位,排除机械性导管闭塞,如果是血栓形成性导管堵塞,尽快应用尿激酶(5000U/ml)溶栓。如无效,立即拔管,禁止强行静脉内推注溶液冲管。PICC采用非缝合的固定,因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易出现导管漂移或脱出,所以置管后的固定尤为重要。临床上多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亚胺酯敷料进行置管部位的覆盖,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也有报道提示将导管拉至与手臂垂直位置后固定,增加导管进出的阻力,同时减少了手臂屈伸肌肉牵拉的影响,可降低了导管脱管及进管的可能性。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向心端揭开敷料,每次需观察并记录好留置在体外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固定稳妥后,指导病人置管侧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宜改穿拉链式长袖衣服,睡眠时应小心保护。还要预防由于导管堵塞再通、换药操作不当或长时间反复使用导管造成导管老化所致的导管断裂。预防感染方面:感染的几率与无菌屏障的强弱成正比。无论置管操作过程中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1 局部皮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2 导管的护理 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选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静脉导管。不要常规更换导管,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应每周1次。3 监测 每天对置管部位的情况进行评估,保持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应定期换药,敷料可选择纱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较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则纱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适。不应在外周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软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定期消毒周围皮肤,更换敷贴,每日观察导管有无回血。过于稠厚的液体不宜挂,输液前使用脉冲式的方法冲洗导管,保持通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