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是怎样的?

曹操对关羽是真正的敬重,还是只是为了弄个人情?还牺牲了六个大将

曹操对关羽是很好,我认为也是出于敬重他,但没演义那么夸张,史书上记载了那么一件事;关羽看上了一个美女,是敌方某位将领的老婆,他就跟曹操请求说等打败了敌人,就把那美女赐给他,曹操答应了。但在打仗前关羽怕曹操忘记了,于是又跑去说,于是曹操就起了疑心,怀疑那女人是绝色美女,等到打完胜仗,曹操自己去看了那个女人,发现果然是绝色美女,就自己要了。弄得关羽很郁闷。

这件事情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蜀书和魏书都有,可见完全是真的。

这事情可见曹操对关羽虽然还不错,但绝对没演义上写的那么重视,不然也不会把关羽看上的女人自己要了。而关羽也不是演义上写的那么讲义气,他不过是不愿意在情敌手下干事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9

曹操对关羽是很好,我认为也是出于敬重他,但没演义那么夸张,史书上记载了那么一件事;关羽看上了一个美女,是敌方某位将领的老婆,他就跟曹操请求说等打败了敌人,就把那美女赐给他,曹操答应了。但在打仗前关羽怕曹操忘记了,于是又跑去说,于是曹操就起了疑心,怀疑那女人是绝色美女,等到打完胜仗,曹操自己去看了那个女人,发现果然是绝色美女,就自己要了。弄得关羽很郁闷。

曹操是个奸雄,多疑、奸诈。但是比较重人才。会用人。会演戏。很会知人善用。惯用情义、恩情之类的收服人心。关羽是曹操很喜欢的一个人才。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3
羽(?—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从温酒斩华雄的初露锋芒到败走麦城英雄末路,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悲凉的。关于他的失败殒命有很多说法,就不去争谁对谁不不对了,且就从他的性格特点来说说他的戎马一生。

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自黄巾之乱跟刘备一起东征西讨,就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忠心不二。虽下坯被围,被迫降曹,但是后来千里走单骑,重回刘备身边,
更加表现出他的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可以讨论),斩车胄,入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无不令人心惊胆战,是其骁勇过人之能也。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所以他且稍有谋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功绩和优点,功绩带给他的是功成名就,威镇华夏。然而成功的背后却危机四伏,正是这些胜利让他更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飞扬跋扈,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羽的结局是悲凉的。正当蜀汉集团陶醉在夺取益洲和汉中的喜悦之中时,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兵败被斩首,很多人看到这里不禁会吃惊,也无不感到心酸,一位百战百胜的大将怎会败得一塌糊涂?个人觉得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的性格导致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失败。此时蜀汉集团已占据益州和汉中,加上荆州,长江上游地区已尽掌握在手。处在下游的东吴势必感到恐慌,无日不在思量遏刘自保。北方的曹操也是虎视眈眈。荆州正是处在这个危险的交叉地带,而作为荆州最高长官的关羽对待东吴的政治策略本应该是软化和联合,而他却自视强大,态度强硬的拒绝孙权的和亲。在军事上本应稳定军心,积蓄力量。而他却好大喜功盲目的发动了襄樊战役,致使腹背受敌,最后也为自己的刚愎自用吞下了惨败的苦果。在集团内部他也是以一种高姿态,对其他的同僚予以蔑视。所以我觉得他的失败是他的性格决定的,是必然的!如果他能自知,看清形势“联吴”抗曹,以防为主,笼络人心,聚集力量,荆州会丢吗?荆州的丢失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失败,这也使得蜀汉集团的长远战略构想成为泡影。

关羽戎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确实堪称英雄,但最后却不堪回首。这不好!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所以,应该从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很多的毛病,要有自知之明,切不可一意孤行。做人做事都要看清形势,学做人会做人。虽然个人都会有缺陷,但我想也要尽量的做到更好吧!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5c91801007yb4.html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第3个回答  2013-09-03
曹操是个奸雄,多疑、奸诈。但是比较重人才。会用人。会演戏。很会知人善用。惯用情义、恩情之类的收服人心。关羽是曹操很喜欢的一个人才。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赤壁之战中因为关于念及曹操的知遇之恩在华容道上放了曹操一马,才成就了曹操之后大业。但是他也有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籍皆是如此。
第4个回答  2013-09-03
关羽的忠义勇猛一向是曹操所钦佩的,而吕布虽然勇猛过人,但忠孝仁义与关羽相差太远。吕布本不该死,就因为刘备的一句话。
 吕布虽然成为了曹操的阶下囚,但是求生的愿望仍然十分强烈,他很了解曹操珍惜人才的心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转身问刘备的意见。先前私下答应为吕布说好话的刘备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冷冷的抛出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