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方法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3

教会这些思考方法,让孩子受益终生


二孩潮来临之际,亲子教育问题成为更多新晋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现实社会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发展全方位的能力。所以,亲子教育更多的关注都在对孩子思维、心理、才华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培养方面。


除了各种知识、才艺、技能的学习外,思维能力应该是父母们最关心的。孩子天生都具有好奇心,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父母们也都希望能够去引导和启发,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知识是有半衰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有的一些知识会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而被新的知识淘汰掉。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注重孩子的思维训练


多元思维模型

锻炼思考能力,可以向最优秀的人学习思考方法。


多元思维模型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种综合思维模型,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工程、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某一个独立学科,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芒格提倡把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框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思考和决策。


等等,这么复杂的模型,成人都未必能完全掌握,孩子可以学会么?


当然可以。教育不是死板的知识填充。教孩子思维方式,只要顺应孩子的需求和接受能力,采取适当的方式,从小处着手,围绕孩子最感兴趣的知识和话题,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也能够轻松学会。再经过不断的刻意训练,逐渐提高,以及与小伙伴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思维能力会越来越优秀。这就是《雪球帮》提倡的滚雪球效应。


如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锻炼孩子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步进行。



提问题是思考的第一步


1,提出问题。


兴趣和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奇心的第一步,是提问题。许多孩子头脑中都有无数个“为什么”,这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问题的水平代表了思考的水平。


鼓励孩子提问题,更要鼓励和引导孩子,通过深入思考,提出更好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


雪球帮给出好问题的标准如下:

1)挑战现存的答案;

2)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

3)你一听见就特别想回答;

4)创造了新的思维领域;

5)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可以看到,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的好问题,都是能够启发新的问题和思考、吸引孩子兴趣的。


《雪球帮》书中,包含了17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一些认知世界的问题或知识点入手。动物、自然界、地球、飞机……这些话题,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很容易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进来,顺着问题思考,并对照书中内容,与自己的想法作比较。



寻找答案让孩子层层深入思考


2,寻找答案。


寻找答案,是提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的思考。要注意鼓励孩子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对于有些问题,甚至不需要刻意设定“唯一的正确答案”,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思考就是最好的锻炼。鼓励孩子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

什么样的答案是好答案呢?


雪球帮给出的好答案的标准如下:

1)解释了为什么;

2)用跨学科的方法解释了为什么;

3)利用简单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

4)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更好的问题,或者开辟了新的领域;

5)用科学的方法挑战了这个问题本身。


这个衡量标准,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和过程。


当然,孩子的思考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在《雪球帮》中,每一个章节,都从一个非常吸引孩子的有趣问题入手,引导孩子一步步的深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考虑问题的答案。中间穿插了第一性原理、逆向思维、类比法、积累性选择、能量法则等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通过层层深入提问的方法,应用跨学科的知识,不断的解决新问题,最终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每一个章节末尾都留出新的问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针对新问题,去进行类似的思考锻炼。



讨论和交流促进更多思考和锻炼


3,教别人。


如果能够把知识和想法教给别人,而且做到语言简练、表达清晰、生动形象,不但是孩子思考能力的锻炼,还包括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这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是非常棒的综合学习方法。


鼓励孩子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思考所得的答案,分享给家人和同伴,孩子能够得到最大的锻炼,收获会更多。


《雪球帮》所提倡的多元思维模型的锻炼方法,不止对孩子有很大帮助,也能够给家长带来启发。亲子教育通常都会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参考《雪球帮》的教育方法,教会孩子思考方法,孩子会终生受益,家长也会收获满满。


2017.02.14雾凇

图片来自网络

第2个回答  2016-11-17



“不要乱涂乱画”
“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快点吃饭,别看电视了”
“你看隔壁家的小孩,哪有你这么不听话”

表面上,乖乖吃完饭,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的孩子,是大家心中的好孩子形象。可实际上,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世界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他从零开始去触碰、去感知、去构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事事充满好奇与不解,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听话”的举动。可往往有很多父母,因为成长经历的关系,积累了很多个人经验。以有限的经验,来指导教育自己的小孩。不仅存在盲目比较,有时候还存在扼杀孩子创造力的行为。比如,上面的那些句子,是我常听到的一些父母训斥孩子的话语。甚至想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试图让孩子明白。可对于涉世不深的小小孩,怎么会听得懂像天书般的道理。因此,与其言传不如身教。

我遇见2种妈妈。
她们遇见同样的一件事情,会有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天看妈妈用唇膏涂嘴唇,好奇唇膏是什么,怎么用,然后会趁妈妈不在的时候,打开看看,但因为自己不会用,于是把唇膏给弄断了。

A妈妈第一次见了,内心难免会不快。毕竟那是自己喜欢的唇膏,但A妈妈并未因此责怪自己的宝宝,而是教孩子怎么打开唇膏,怎么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可以用。

B妈妈见了,二话不说,就开始批评孩子:“叫你不要乱动,你就是喜欢乱动,这不,又把妈妈的东西给弄坏了,下次再乱动就打屁股”
这2种方式,哪种对孩子更好呢?哪种对孩子更有指导意义呢?答案很明显吧。一管唇膏的钱没多少,因此而伤了孩子的那份好奇心显然更得不偿失。可多少家长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

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我颇为赞同作者的观点:身教大于言传,引导比讲道理来得重要。

以下为书中的一些摘录:
“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地发展。”
“坚持‘隔代帮忙’而不是‘隔代抚养’,让孩子基本上天天都能见到父母,经常有和父母亲密接触的机会。”
“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我有2个朋友,她们分享给我的育儿观点有2点,特别打动我:

1.我的宝宝教会我好多东西。


2.我的宝宝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带过娃的人,多少都会发现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通常都会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投射出来。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回家和小侄女一起吃饭,后来因为中间她因为分配不均的问题在那里大吵大闹,后来,我控制不住情绪朝她大吼。到了晚上,她因为和弟弟一起玩玩具时,发生了争执。我中间做调解,她不乐意,并突然站点起,大声嘲我喊:不要你管,谁叫你中午吼我了。
后来,反思了这件事。觉得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1.不该对孩子发火。


2.不该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做到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如果按传统的方式,一般都会这样说“弟弟小,你是姐姐,要以大让小”。这句话,听着就觉得委屈,因为在小孩子的观念里,没有“让”的观念,更不明白,为什么姐姐大就要让弟弟。这本身的道理就很难讲通。反而,不插手,不干涉,让他们自行解决矛盾,也能进一步学会如何和同伴相处。

而在自我完善中的反思,则可以更进一步:

1.半个小时效应。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发火。不管自己有多生气都不要发火,转移注意力,等过了半个小时后再来处理问题。


2.关爱有度:要全心全意爱孩子,更不要丢失自己。尤其是面临与孩子分离时,要学会去调整关爱的方式。分离,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孩子的关爱。如,孩子离开你的怀抱,开始学会行走。如孩子离开家,去求学。
关于育儿,更多的经验,都来自于抚养过程中的一些体悟,谨以此勉励自己在宝宝出生后,能开放地接纳宝宝的成长,不以过往固有的经验来批判与指责孩子,让Ta拥有一个健康向上开放自由的成长空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8

育儿方法?那真是数不清楚了。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其实无论什么大家还是专家的方法,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只有妈妈和爸爸自己知道。

父母要不断学习,不断运用,收到孩子的反馈,才是最好的育儿。

前几日,看了一部大热剧,也总结了一些育儿观点:从《三生三世》看育儿,素素夜华小巴蛇都没有完美的父母


和一个腐剧妈妈,额,也是一位学佛的姐姐一起探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8年前看过的小说,如今的大热剧

她是一个很有时间管理,很有梦想的职场领导女性,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居然也有时间刷满这58集的“仙侠剧”(添妈顿时为自己释然),

她说,“这部剧好啊,很励志啊,和佛法里写的一样,一切都是增上缘。连神仙都要历劫,又何况是我等凡人!”

(就如观音成道之前,的确是经历很多劫难。)


姐姐说,“片尾曲也好《凉凉》,歌词很棒:

悠悠漫长岁月,怎能浪费时光。

去流浪,去换成长……”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部仙侠剧,折射出了不同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和佛友姐姐聊到“修行”,她说,“生活从来没有轻易饶了谁,一切都是增上缘。一个母亲,首先要关注自我成长。试想,当自己都有盈亏时,又怎么惠泽他人,惠泽我们的孩子?”

因为一部剧,爱上路边随处可见的花,西湖边的桃花也开得一样好了吧!


    夜华这样的爱好吗?

姐妹们,我们要有工作、学习、修行、爱好和远方。但既然“已升级成为妻子和妈妈”成为了既定事实,我想,婚姻这门课,是首先要修的。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生三世》红遍添妈朋友圈,胜过之前红透的《花千骨》,再之前是《步步惊心》?哦不《太阳的后裔》~为什么女人那么爱看爱情剧?因为现实中痴情之爱太少,就如男人迷恋看战争剧、武侠剧,无非就是英雄梦。

有一颗少女心的妈妈们羡慕夜华这种爱,三生三世!

而我们的世俗爱,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消磨耗尽!

可姐姐说,夜华这种炽热的爱,也只能是婚前,婚后还是要靠智慧和相处的技巧的,要不然很难幸福。(也是,往下看夜华不值得嫁的理由。)


    父母们帮孩子挡劫难好吗?


小巴蛇去求白浅,为他儿子在凡间免去劫难,好吗?

护着孩子们不知外物为何?一直童话长不大,好吗?

爹妈护着的孩子终究长不大,如何历劫?如何修仙?如何成上神?

本来他儿子痛苦这六十年,对接下来的修仙的路会很有帮助,历劫才能磨砺出成熟的心智,不是吗?这样平平安安过一生又有何意义?

小巴蛇毕竟只有这样的道行,虽然生了四个孩子,终究也只是个普通的母亲。


    儿子像夜华这样养好吗?

当然不好啦,为了个女人要死要活不吃不喝,难道他的世界只有女人吗?

当然还有很多啊,他有事业,他有爱他的父母,他有其他心之所向的东西,他还有远方,

只为个女人?三生三世!

甚至要烧自己的元神,没有一个母亲愿意儿子是这样的情圣吧?

所以后来他母亲在他做烈士后,对浅浅说的那些话,也是感人至深。

夜华爱的方式也是问题,欺骗,隐瞒,说什么都是为了凡人素素好,其实不过是懦弱,爱的自以为是。(夜华不值得嫁!)

要和你携手共度一生的女人,就希望你能实话实说,大家齐头并进,共同进退嘛!

夜华从小是接受权威式的教育、冰冷式的无感情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性格上有缺陷也不奇怪。



    敢爱敢恨的白浅好吗?


爱的倒是很干脆的。青丘的狐族,爱上了就是一生一世,了断也挺痛快。

我挺喜欢她对离镜最后的剖白:你只知道我当初放手放得潇洒,你可知道这潇洒背后当年有多少心酸苦楚?

诛仙台跳下之后,恢复了仙身,依然对夜华的所作所为绝望透顶,决定喝下忘情药,这样的女子还是敢爱敢恨的。

至于,她老公后来成了烈士,她大梦了三年,儿子也不管,这就不好了。

她毕竟上面有四个哥哥,爱情观也不见得正常,加上父母如此恩爱,她可能想象不到世间会有背叛这种吧!


孩子如何,果然是大人培养的

孩子会如何去爱人,用自己的方式,或者,用美好的方式。

同样,

孩子喜欢阅读,或者,喜欢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玩手机。

第4个回答  2020-09-18

陪孩子去听社区免费的亲子启蒙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不孝有三,下面孩子和家长跟着说“无后为大”。老师尴尬的笑,然后继续读:十三经注疏《孟子•离娄上》中的“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回来路上女儿问我为什么大家都说“无后为大”,一起走的老爷爷说“古代人觉得如果没有儿子就绝后了,觉得是大事。”女儿继续问这三不孝的意思,我说我也不知道,回家我查查书,告诉你。


不查不知道,这一查,真是颠覆了我以往对这段话的理解,只好第二天去亲子课的时候,跟几位国学老师讨论了一下。三不孝的大概意思是:对长辈阿臾奉承,明明不对的事,说成对的,这是陷长辈于不义,是第一不孝顺的。家里条件不好,却不思进取,还在家花父母钱,不出去自谋生路,这是第二不孝。不结婚生孩子,也不想办法,或是不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数典忘祖,自己死后父母、长辈、祖先再也没有人祭祀了,这是三不孝。


为什么无后是三不孝,因为这件事最简单,就算不结婚,没要孩子,收养、过继都能解决逢年过节扫墓这件事。可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和“家穷亲老,不为禄仕”都是需要自身有能力才能避免,很大程度上,要避免这种不孝,与其说是对孩子的要求,更多的还有对父母的要求。要求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发展。


不光中国的家长,外国其实也是认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这两项能力,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韦特利在其著作《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中明确提出“成功意味着一生的个人成就。个人成就来自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有意义的感觉。这种成功不是由其他任何所赋予的,也不会被其他任何人所剥夺。它需要你冒险、克服挑战,并让你的最佳资源——你自己——发挥最大潜能。”


我们始终为孩子“成材”还是“成才”而纠结,看完这本书我倒是觉得孩子只要成为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幸福,就是做家长最大的成功了。


可惜做家长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而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经过读书会三个月的讨论选出了5本家长认真学习,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都更好成长的书。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把这本书放在最前面,是因为我建议家长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就开始看,学会如何调整自己,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横琴法院曹法官在审理儿童虐待案件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要先教育自己,要与子女共同成长。有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在孩子身上发泄愤怒,殴打子女,就是缺乏自省、放弃自我要求的典型体现。”

我们做父母之前,先是我们自己,走在更好的路上,才能遇到更好的人。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将工作和机遇置于情感之上,认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绩比参与更重要。


《华人育儿百科》

在育儿书的畅销榜中,外国的育儿书比较多,儿童医院崔医生推荐这本《华人育儿百科》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本华人育儿书,适合中国人的育儿书,由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儿科医疗团队百位儿科医学专家、一线医护人员和营养师合力撰写,针对0~6岁婴幼儿,收录了300个常见育儿问题、70种婴幼儿常见疾病、24个促进亲子关系和幼儿发育的小游戏,为父母提供全方位医疗与教养对策。


它既是一本书,也是一本词典。不仅有生活常识,还有育儿理念。


从前面看,全书按照横向的成长规律,开篇的“儿科医生给家长的一封信”明确指出了12项务必注意事项。然后按照怀孕前到孩子6岁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详细的介绍了孩子需要的照顾和家长需要做什么。不光是如何让孩子吃饱穿暖,更有根据人类发展需要的各阶段生理和心理的行动指南。


从后面看,最后的索引,又纵向把孩子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做了索引,小到牙齿,大到智力都做了系统的梳理。你需要什么知识按照索引就能找到相关知识的页码。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这本书是一对从日本回来的父母推荐的,非常简单的不厚的书,日本教育学教授、学习问题专家斋藤孝写的,介绍了十六位杰出人物的学习方法,又分享了作者自身的学习技巧。旨在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读者提供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好一点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教的不好,也有的家长觉得是孩子不好,坚持和耐心不够。最大的可能却是方法不对。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情况、能够长期坚持的方法。亦可在作者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法则。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为理论基础,结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月华,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亲子教育咨询案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60分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倡导的“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有原则地管教孩子”“为爱做减法”等理念能够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


这是一本放养教育理念的书,更多的是启发家长培养出自立自强的孩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阅读直接决定孩子的应试成绩,这也是每个咨询我学习成绩的家长,我都会建议他们先学习《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第12章 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 提高阅读效率。仔细教会孩子,只要孩子学会读书,你会发现他(她)的记忆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日本阅读专家奥野宣之的书。


介绍了19个读书技巧,非常适合孩子学习的读书技巧,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介绍了各种文具的使用,这恐怕是大多数家长的想不到的,如何教孩子使用笔、便签、笔记本、文件夹等26款常用文具。


我们养大一个孩子,不是光让他吃饱穿暖就够了,甚至让他完成学业,走入社会还不够,还要教会他在这个社会中安身立命,养活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一辈子扶着他走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如何独自前行。


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营养品、兴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却忘记了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赋,就像每颗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的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启发孩子的天赋,让他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成长成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