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周瑜和孙权的关系如何?

如题所述

历史上周瑜和孙权都是确有其人的,不过二人的关系在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描述,我们看到的都是君臣和谐的画面,至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很多都是罗贯中杜撰的,可信度不高,历史上二人的真实关系只能靠猜,结合历史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说的不对的话你也权且一看,浊酒一杯全是笑谈。


三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大家族形式的,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为了保证家族的延续,会让家中子弟分别投入都不同的势力麾下,比如诸葛亮是刘备的大军师,他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也不低,世家和君主都认可这种形式,也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心存芥蒂,而世家的人对于主公大多忠心耿耿,越是大家族的人忠诚越能够得到保证。


周瑜的家族在东吴势力很大,出仕之后是孙权哥哥孙策的爱将,并且还是连桥关系,可以说周氏和孙氏的关系十分亲近,这里就埋下了一个伏笔,孙策死后他的亲信将领获得高位的并不多,而周瑜能够成领大军在外征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仅仅是能力问题吗?


孙策的亲信将领中也有很多能力出众的,但是都没有得到提拔,可以看出孙权对于兄长留下的老人还是不那么亲近,周瑜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除了自身能力之外,也是一种妥协,君主对于大世家的妥协。对于君主来说世家可以倚重但是不能信任,要时刻保持一种政治平衡,那么孙权和周瑜的关系可能并不会像后世统一国家中那样完美。


周瑜和孙权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和依附,但不是完全的归属,所以两个人都要为了各自的利益算计,表面上的关系是一定要做到位的,孙权必须礼贤下士,周瑜必须忠诚,这代表着两大利益集团的态度问题。至于两人心里中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可以预见的是,孙权对于周瑜是留有猜忌之心的,同样周瑜对孙权表现也不是那么亲近,长年领兵在外,交流也不多,要说两人亲如一家,那是谁也不信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这个说法太黑暗,古代人应该是淳朴的、豁达的、豪爽的,你这是被小说和电视剧伤害太深,诚然古代豪侠之士不少,但是你想想鬼谷子、孙子等兵法大家,把阴谋阳谋玩的透彻程度绝对不是不同现代人能够追上的,所以用阴谋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并没有什么错,毕竟我们了解历史还是为了今天的生活,可以在古代的历史事件中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史为鉴,走向人生巅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8
谈到周瑜与孙权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身份。孙权字仲谋,是三国吴国君主,他继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洲,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所以说孙权是知人善任的。周瑜字公瑾,21岁起随孙策征战,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公掌众事。



从表面上看孙权与周瑜关系很好,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你要知道周瑜是随孙策起兵的,他们的关系再好,好的过与孙策吗?孙策死时26岁,孙策与周瑜同龄,周瑜死时36岁,也就是说周瑜与孙权单独接触只有10年,在这十年里,孙权真正用周瑜的次数真的少之又少,虽然平时的议事都要在场,可是真正派他带兵的除了征黄祖,战赤壁之外,就没有了。这难道不令人生疑吗?还有,孙权与黄祖有世仇,孙坚就死于黄祖之手,孙权也曾多次征讨,却都是战败,最后实在没办法才请周瑜出山,如果孙权真的信任周瑜为什么不直接任命周瑜去征讨呢?周瑜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再来说说赤壁之战,当时确实是任用的周瑜为大都督,然而还有一个程普呢?三国志中记载,程普与周瑜不和,在战中尚不服周瑜统治,虽然后来折服于周瑜的气度,但是这与孙权无关,他明知到他们不和,却还是派程普为副都督,这是信任吗,若不是周瑜气度恢弘,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呢!通过此事我们不难明白孙权的意图为何,那就是赤裸裸的监督啊,牵制啊!你能说孙权与周瑜关系好吗?



孙权的为人多猜忌,三国志中记载陆逊曾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中,因站在太子一边,被孙权反复责备而活活气死,责备是什么,是猜忌,是忌惮。周瑜是大将之才,以孙权的猜忌之心如何能容他。伴君如伴虎啊!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是所有帝王最忌惮的事情,以周瑜之才,孙权怎敢重用,这也就证实了,为什么孙权总是在技穷之时才搬周瑜,这就是不信任啊!所以实际上孙权对周瑜是没有表面上那么信任,那么好的。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