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详细一点的~

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

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简介:

1、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

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

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

2、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在中国神话中的他是兵主战神。传说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

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6
传说古代最有名的一场战争,要首推炎、黄二帝和蚩尤的大战。那场战争真是杀的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后代历史学家就称这场大战为「涿鹿之战」。也因为这场战争,确立了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蚩尤本是炎帝的大臣,他为了独霸天下、联合苗氏,把炎帝从南方赶到了涿鹿,还自称南方大帝,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大战当时,只见蚩尤一夫当关、站在云间,手持长剑,指挥着如黄蜂般的部队冲向炎帝的阵营,炎帝一面抵抗,一面在箭雨中带部下仓皇的撤离战场,当炎帝的军队和黄帝会合之后,炎帝便向黄帝报告作战的情形:蚩尤不但侵犯我们的国土,还向涿鹿进军,犯我疆界。于是黄帝下令重整队伍,两军又和蚩尤的军队展开大战,大伙心想,只要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蚩尤。不料蚩尤祭起了妖法,瞬间天地间扬起一片浓雾,伸手不见五指,顿时军阵大乱,炎黄大军节节败退!一时之间,沙场上风声鹤唳,两军人马拼命冲杀,但最后炎黄大军终于无法承受蚩尤敌军的攻击,而从浓雾中仓皇撤退。黄帝为了不让天下百姓受苦,几次派人与蚩尤和谈,但是骁勇擅战的蚩尤仍一意孤行,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于是黄帝决定奋力一搏,找了炎帝、九天玄女彻夜思量作战对策。   在被蚩尤围攻情况危急时,炎黄军中,有一个叫风后的人,她利用占卜的方式得知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才有办法打败蚩尤,风后利用磁铁靠地球南北极磁场的原理,发明了指南车。   由于指南针的指针永远都指在南北固定的方向,于是他们利用指南车在雾中确定了方向,得以逃离战场到达南山,而蚩尤的部队追赶到南山,用水攻击炎黄军,在千钧一发之际,幸好?实时赶到,救了炎黄部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在水攻之后,炎黄军重新整理了队伍,又由九天玄女传授了一字长蛇阵,就在蚩尤进攻时,长蛇阵头尾相接,蚩尤的士兵便被团团包围,行军布阵之后,他们还利用了指南车辨识方位,于是大家便跟随指南车指示的方向进攻,此时炎黄军把魃的皮和雷神的骨头做的战鼓,击出轰雷般的巨响,也使得士气大振,战力倍增,士兵们个个变得更为英勇,而奋勇杀敌。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最后终于将蚩尤击败于涿鹿战场,而被俘的蚩尤不肯投降,黄帝便下令将他斩首,蚩尤的血染了的大地则变成一片枫林,而炎黄部落最后团结一致,统一了整个中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战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蚩尤与黄帝之战
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河北涿鹿黄帝战蚩尤遗址
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周代《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