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月高三学生当如何有效复习?

如题所述

  高考最后一个月考生该如何复习
  1、心理上:高考最后一个月,考生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样会发挥失常,所以适当的放松自己,多和家长沟通,说出自己的担忧和顾虑,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状态。
  2、学习上:虽然是高考最后一个月,但是掌握好学习方法还是可以提高一些分数,例如日常学习还是要继续,遵守自己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冲刺重点知识,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掌握答题时间,特别是考文综理综的同学要注意时间分配。高考最后一个月也要充分进行真题训练,不会的一定要问老师,不要自己费尽心思研究,一个月的时间要充分吸收知识,而不是考察自己的探究能力。
  3、生活作息:高考最后一个月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保证高考的时候经历充沛,同时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夏天到了,吃点清淡的,考生习惯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特意改变食谱,但是要注意饮食健康。
  
  给考生介绍一些实际可行的高考冲刺复习方法,以帮助考生争取好的成绩。
  语文——减少盲点 弥补弱项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考生要相信自己可以考个好成绩。关于最后的冲刺复习,建议如下:
  1.分类整理理清脉络。通过专项复习和综合模拟训练考生积累了不少知识。现在是总结浓缩、梳理归类的时候了。要及时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做到针对每一种题型都储存一定量的知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表达技巧等)减少“盲点”,提高能力。
  2.阅读是关键争取考高分。阅读题也是拿分的关键。现代文阅读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概念、推理、判断)能力。现代文阅读二卷部分,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筛选信息、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等能力。解答时应把握步骤:第一,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等,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第二,阅读题干,按序做题。题干中涉及的语句要回归原文,位置确认要准确,切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第三,整理答案,使语句通顺,符合题干的要求。
  3.有的放矢弥补弱项。所谓弱项就是屡次考试失分较多或自己很发憷的题。首先弄清楚考查目标是什么,在做这一类题时,要知道考查的是什么知识、什么能力,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最后,争取考高分,必须重视写作,除了字数要够外。巧立意,精拟题,辨文体,开凤头,结豹尾,多积累,炼语言。
  英语——耐心+细致=好成绩
  在这高考复习的最后时刻,很多考生容易出现哪儿都没有彻底搞清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后,考生首先要自信,自信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条件。在剩余的时间里,建议考生这样复习英语:
  1.耐心细致地复习所有知识点,尤其是你现在还存在问题、又是考试重点的知识点。
  2.不要盲目做题。其实每年的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变化基本不大,但是考查的角度会有所变化,所以这就对考生的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考生不能简单地光做题,关键在于做了题之后一定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3.语感训练不能停止。考生每天要坚持半个小时的听力和大声朗读的语感训练,同时阅读也不能放松。
  4.每周最多练习两篇写作。练习写作时,强调一定要练习如何准确、快速地审题。高考写作内容都是与生活相关的,所以,考生不用担心出现怪诞的话题。 此外,高级词汇不是指大纲以外的词汇,更不是什么托福、雅思等考试词汇,而是指你把这些基本词汇用得如何地道。英语是个特殊的学科,如果你不坚持每天复习,很容易就出现退步的现象。
  数学——难点别死抠 反思很重要
  高考中数学要想能考出最好的成绩,首先要学会放弃。因此人人要有自己的复习重点。建议如下:
  1.以综合练习为主,其中对填空选择题的处理要控制时间,在会解的同时,讲效率;而对大题的处理,要舍得放弃难题,但对基础题则要精益求精,做到不放弃任何细节。
  2.以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为主,建议不要做任何新题,因为这样只会打击你的自信心,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在复习方法上,一是练习题的选取要正确,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但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适当练习是必要的。二是练习时的态度,很多同学为了能做很多题,往往对一些有思路的题不具体演算和书写,这是绝不可取的。
  反思对于学数学非常重要,反思的作用,一要琢磨出题者的出题意图;二是要对相同类型的题进行比较,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要对每道练习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及时总结。
  物理——分析能力强 成绩就会好
  1、每个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所侧重对做过的习题进行再一次复习,使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加深、巩固和提高。
  2、要加强综合练习,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考好物理的关键。
  3、要认真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有侧重地找出自己可提高的环节,对知识、方法进一步查缺补漏,使高中物理知识在脑海里进一步更系统、更清晰。
  4、利用好考前一周的时间,回归教材,回忆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回忆高中物理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准备上阵,迎接挑战。
  化学——联系时事 学以致用
  高考题,突出对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查。从高考实行3+X综合能力测试以来,高考化学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弱化了解题技巧,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试题的内容考生很熟悉,入门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知识网络化。首先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梳理归纳,使之网络化、系统化,有序地贮存。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
  化学试卷具有时代气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现实问题立意。如以“非典”时的过氧乙酸,“神舟五号”升空后的航天飞行器及2005年“苏丹红”为题材的试题均出现在高考化学卷中。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将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
  生物——点面兼顾 纵横联系
  生物学到冲刺阶段,已经完成了生物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工作。目前,需要在学科内知识综合和提高答题准确性等方面做出努力。
  学科内知识综合:高考试题选择命题材料的原则是:“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源于教材,远于教材”,“能力层次不同,材料来源不同”,“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需要考生在解题时,能运用学得的学科知识回答学科内综合题。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抓住知识主干,以单元课题知识为纵向联系,以相关专题内容为横向联系。
  提高答题准确性:首先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概念和原理;要想争取个好成绩,还要有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实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5
最后一个月了,高三学生的心情基本上都难以平静。一方面期望早点考完算了,结束这痛苦的煎熬;提纲契领扫描考点:以数学为例,拿出数学考纲,挨个儿看考点。每看一个考点,回忆一下这个考点相应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下有哪些题型,重点难点易错点是什么?如果哪个环节想起来比较模糊或困难,就针对性查看相应的知识。这个时候,你平时整理的错题本就派上用场了。看错题本,不是看一下觉得自己会了就完事,而是回忆一下自己最初为什么做错了或没做出来,想一下策略:如何避免高考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这道题是如何切入解题的,用到的哪些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是自己还不够熟练的。每道错题都是上帝敲响的警钟,幸好它是发生在高考之前,这是最有针对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当严谨对待。这种回忆式复习方法,可以短时间内把考点都排查一遍,看还有没有自己没掌握好的。然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着重温故和练习,是最有效的。每个科目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复习一遍。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再拿考纲,就能回忆起每个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这样,知识在你头脑里就成体系了。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走上考场时就胸有成竹了。2.分秒必用扩容时间:我不主张打疲劳战,熬到深夜打着哈欠看着书,然后影响第二天的效率和心情。在保证充足睡眠基础上,你清醒状态下的时间是可以更加充分利用的。这种利用还可以结合记忆规律使用效果达到最佳。具体实施方法:白天的每节课后,可以走出教室,望望远景,与此同时,你脑海里迅速回忆一遍刚才的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回忆你以前不会现在会了的。这个过程兴许只要几分钟时间,因为才结束的学习内容回忆起来是最轻松的,印象也就加深了一次。上午或下午的课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也可以用来学习,回忆一下整个上午或下午新掌握的内容,这样印象又加深了一次;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躺上床上,不用辗转反侧胡思乱想,而是可以再回忆一遍全天学习的内容,印象再次加深。有了白天的多次巩固,晚上的回忆就显得轻松。如果回忆完了你还没睡着,可以在脑海里规划一下明天的学习计划。当第二天你醒来时,就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可以从容执行学习计划,不用在焦虑中打乱仗。3.实战模拟适应节律:在这样阴晴不定的季节,在让人内心燥热的武汉,很多学生晚上做题效率最高。无奈的是,高考都是白天进行。也不用为此忧虑,在这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可以安排实战模拟,调整自己的生物节律,以适应高考所需。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安排出时间来白天做模拟试卷,上午做一套,下午做一套。每次做的时候都认真对待,把平时当高考,模拟的次数多了,就不难做到把高考当平时,从容应对。最后一个月了,各位考生和考生家长不用过度紧张,考生也不必担心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实际情况是,人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下会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知道这一点,你是否会放宽一下心呢?也不用因为要高考了,晚上激动得睡不着,更不用担心自己高考前一晚失眠了怎么办。实际情况是,即使人24小时不睡觉,对应几场考试的精力还是有的,何况你不可能24小时无休呢。也许跟你讲凡昨大事要有静气没多大用处,因为你根本静不下来。静不下来也没关系,管理好你的思绪。实际情况是,你只要把你的水平发挥出来,在考场尽量做到做会的题不丢分就很棒了。愿各位考生轻装上阵,答题一丝不苟;凯旋归来,遗憾半点不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21
1、高效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