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泛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如题所述

泛油的原因:

沥青从混凝土层向上移动,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过多的沥青,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再加上重载车辆的作用,将路面进行一步压实,会导致泛油现象发生。或者雨水浸入沥青混凝土内部,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进而在沥青路表面出现严重的泛油现象。

解决办法:

1、含油量过大的软层,可以将软层全部挖除,按原路面设计,重新铺筑沥青面层。

2、先撒一层10~15mm(或更大粒径)碎石,用压路机强行压入路面,待稳定后,再分次撒5~l0mm的碎石引导行车碾压成型。

处治泛油必须掌握处治时间,应在高温季节进行;撒料应顺行车方向,先撒粗矿料,后撒细矿料,每次要少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料,并禁止使用含粉粒的细料,以免形成软的油石层,影响路面的稳定。

扩展资料:

路面养护办法:

沥青(渣油)路面养护沥青路面因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表面处治、贯入式、上拌下贯、沥青(渣油)碎石、沥青混凝土等沥青(渣油)路面。这些路面常见的破损有开裂、麻面、松散、坑槽、啃边、泛油、拥包、波浪等,其养护可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开裂及其防治道路整体强度不足或基层失稳,出现以纵裂为主的网状裂缝。网裂在行车作用下,会发展为块状龟裂。由于温度湿度变化,路面结构发生胀缩,可引起路面纵横向断裂。路面开裂多在春融季节和冬季出现,气温转高后,有的愈合,有的则发展恶化。

对于网裂、龟裂的防治方法是:对基层补强和提高水稳性,并重作面层。对胀缩引起的纵横向裂缝,可在冬季灌填热沥青、油砂或用沥青混合料填充。对因施工时基层过湿形成的大面积龟裂,可用罩面法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路路面养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面损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造成路面泛油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
下原因。
1.1 配合比设计
马歇尔设计法是我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标准方法,然而,马歇尔击实方法不能模拟压路机和行车的搓揉压实作用,与实际路面的工程性质相关性较差。有资料显示[2],马歇尔击实成型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大于由旋转压实成型(成型方式更接近实际)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从而在配合比设计中容易造成沥青用量过多,即沥青的填充率过高,在高温天气下,过量的沥青在高温作用下膨胀,充满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后溢出到路表, 从而引起泛油。虽然马歇尔设计方法本身具有局限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要摒弃它也非易事,马歇尔设计方法仍然是设计方法的主流。此外, 由于设计过程中所选级配偏细, 而造成空隙率过小,饱和度较大,在行车荷载和高温的作用下,沥青被挤出有限的空间,造成路面泛油,同样不可忽视。
1.2 施工工艺的影响
沥青路面泛油除了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外,施工过程中如拌和设备本身的计量系统以及自动补偿系统的性能不佳等,可能造成出产的沥青混和料的沥青含量过大, 也是路面造成泛油的主要原因。拌和机的计量设备没有按规定定期检校,计量设备偏差超限时未能及时发现,使实际沥青用量偏大[3],这是造成泛油的重要原因;由于工地的条件限制,检测油石比的设备都比较简单视,对生产出来的沥青混和料的沥青含量不能及时反馈到沥青拌和厂, 造成沥青用量的偏差;沥青混和料的运输距离过远,引起沥青混和料的分布不均匀;摊铺设备的机械性能以及操作手的操作技能差别都会引起离析,使得细集料产生团聚使局部混和料的沥青含量过大;压实工艺及过早开放交通的影响。某些施工单位错误的认为压实的次数越多,压实度越能保证,产生过压现象;由于开放交通的压力,目前普通存在施工完马上就开放交通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都会使混和料在没有达到设计稳定值时空隙率下降过大,使沥青假性过量,溢出路面形成油膜。
1.3 路表水的影响
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大,路面积水一旦渗如路面结构中,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的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形成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迁移,从而使面层上部泛油。

2 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控制
针对上述原因,可对相关指标及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可预防泛油现象发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8
孔隙率过小,沥青用量太高,矿粉少,工艺等等均可造成泛油现象。
第3个回答  2013-08-28
沥青路面泛油是因为油石比过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