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刘三姐这个真实的人吗

不知道真实的有这个人吗

刘三姐是虚构的,是传说中的人物。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宜州市作为刘三姐故乡。


扩展资料:

相关传说

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

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3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

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石成仙。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三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8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3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虽然传说不一,但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尊崇与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现在,广西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每当有新的壮歌集问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项议程是抬着她的像游行。壮族人民尊她为“歌仙”,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
第2个回答  2013-08-28
有这样一个人啊,据说是她是青楼女子,是有个读书人遇见她,把她赎出来二人从之相爱,后来读书人家里要他回去相亲,于是就抛开刘三姐,后来三姐跳水而亡。三姐是广西柳州人,广西专产美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28
刘三姐故地——飘渺遥远的传说,实实在在的美景
  
  时值早春,万物刚开始蓬勃生长,原野尚未长成一片片挥洒四溢、铺天盖地的绿,还略带萧瑟;尚未播种的大片旱地一马平川,平坦而空阔、平静而苍茫;星罗棋布点缀于原野之上的群山,并不岿巍深邃,一如绝大部分喀斯特地貌一般平凡,但又隐然透出悠远的历史感。群山绵远、田野寥廓,若逢大雾,则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而当大雾将散,阳光辞破白雾,山的悠远、原野的空寂便仿佛期间流动着从远古走来、亘古不变的旷野牧歌。
  这样的土地,正适合产生象刘三姐这样的神话人物,适合产生各种神话故事。事实上,当地就流传着包括刘三姐在内的许多传说。这里,就是传说中刘三姐的另一个故乡——石卡西山。
  进入石卡西山的最初印象,正如上面所说,并使人不由慨叹:除了缺少一条象漓江一样穿插期间的碧绿水带,峰峦奇特的石卡西山,说是小桂林也可以吧。到石卡西山,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西山方竹” ——贵县老八景之一和“三姐歌台”——贵县新八景之一。事实上,真正能吸引人的,还是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以及传说中与刘三姐有关的“三姐歌台”、方竹凌(又叫仙女井)。
  刘三姐广西人皆知,可以说是广西人的形象代表,代表着广西山清水秀的风貌。这样一个惹人喜爱的人物,谁都希望她是自己家乡的人,但有资格争当她家乡的又只能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为谁都知道,只有仙境般的清山秀水才孕育得出刘三姐这样轻灵秀气、聪颖脱俗的人物。广西喀斯特地形的地方很多,所以一直以来就有桂林、宜州、柳州等地声称是刘三姐的故乡或驻留过的地方。而石卡西山为刘三姐故乡的说法,却也不是今日为争这一荣光才有。明代文士孙芳桂所著《歌仙刘三妹传》中说:“歌仙名三妹,系汉刘晨之苗裔,其父尚义流寓贵州水南村。”贵港从唐朝到明朝初期曾叫做“贵州”,西山村即属于贵县水南里。该书又说:“三妹年十二,善为歌;十五歌名益盛;十六来和歌者终日填门;十七,雍州白鹤乡少年张伟望来访,为三日歌。后同登西山,歌至七日,弗闻歌声,两人化石矣。时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6年)乙丑正月。”而清初著名文学家王士祯在其著作《池北偶谈》卷16引用了清初浔州(桂平)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者,居贵县之水南村,善歌,与邕州白鹤秀才登西山高台”,对唱了七昼夜,两人皆化为石,但歌声不绝。他们唱的歌是:“妹相思,不作风流到几时?只见风吹花落地,不见风吹花上枝。”(《相思曲》)“思想妹,蝴蝶思想也思花。蝴蝶思花不思草,兄思情妹不思家。”(《蝴蝶思花》)“妹在一岸也无边,弟在一岸也无遥,两岸人烟相对出,独隔青龙水一条。”(《隔水曲》)“妹娇娥。怜兄一个莫怜多。已妹莫学鲤鱼子,那河又过别条河。”(《妹同庚》)“嫩鸭行游塘棚上,姚娥尚细不曾知。天旱蜘蛛结夜网,想晴只在暗中丝。”(《塘上》)“妹相思,妹有心思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妹相思》)。《浔州府志》则记载道,刘三姐与忽朗陵白鹤乡少年秀才张伟望登贵县西山,唱的有“入山忽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亦缠”等。刘三姐的传说在贵县流传的年代相当长久了,而且古人也没必要为了争做刘三姐乡人而作伪,所以,很可能刘三姐确实到过石卡西山,并流下了部分传说故事,而后人则将这些故事加工成了刘三姐在西山村的完整人生经历。当然,贵县刘三姐的传说和我们所熟悉的刘三姐的故事有一些差异,比如,男主人公就不是我们熟知的阿牛哥,而换成了张秀才。
  传说归传说,实地中还是有些地方可以去看看的,比如“三姐歌台”和方竹凌。“三姐歌台”就是传说中刘三姐和张秀才对歌化石的地方,它所在的山叫唱歌山,离西山圩不远,在公路边就可以看到。山并不高,但山形确实奇特,的确有点象两个人在相对而唱。山脚下是方竹村小学,从学校后门上山,上山的路几乎被荒芜漫长的草木盖住了,看起来平日里上山的人很少。上得半山,当地的群众建了一个三层的凉亭,凉亭第三层还塑了刘三姐和张秀才的像,而且是以正在对歌的形象塑造的,塑像以木头雕成,绘以五色彩衣,形象颇为生动。从凉亭再往上几乎就无路可走,一条隐约踏出来的小路还被各种小灌木阻拦着。好不容易才爬到“三姐歌台”,也就是两座隔十数米对立的石柱下,高处的那座石柱形状秀气,应该就是刘三姐,而下端的石柱高大厚实,也颇象人形,或许就是张秀才。
  方竹凌则在方竹村东巷屯的路口,是一口千年天然古井,泉水从地下冒出,水清味甜,夏凉冬暖,终年不竭,人们在泉水边砌石成井。传说中刘三姐曾经到这里挑水、洗衣服,并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这口井如今还在,我们去的时候井里蓄满了水,是一汪由天然石穴涌出的泉水,石穴大而深,径宽5、6米,枯水时村民们可以沿着石梯走到洞里去。涌泉即使在旱季也不干涸,成为数百上千年来村民主要的水源。但自从村民们在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自挖水井,尤其是90年代用上自来水后,这口露天的泉水就废弃不用了,只是井石、井栏还在,井边还有棵大榕树。水汽、树荫,使井边成为东巷村人纳凉聊天的地方。井边闲谈的东巷村人很热情,纷纷向我们介绍当地刘三姐的传说,一个老人还指着井栏下一个略深的石窝说,那就是刘三姐洗衣服留下的脚印。令人惊喜的是,“西山方竹”的地点就在我们与村民们随意的聊天中找到:一个村民指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大村山——说山顶就是西山方竹以前的所在。而且村民们都坚信方竹确有其物,上一辈的老人都见过,只不过现在死了,没有了。“西山方竹”实际上也是一个神话传说,光绪版《贵县志》上说:在县西,昔时山出方节竹,传有异人过此,以数百金易竹作酒杯,杯中隐然有仙籁焉。另一种说法是,很古时候,西山一带虫灾为害,村民日夜不得安宁,后来一个白须仙人手持竹竿,赶了一群全都是白色的鸭子来,把虫子全都吃干净了,仙人把竹竿往地上一插就飘然而去,竹竿一下子长成了一丛方竹,这丛方竹当然就成了仙气的代表。
  实事求是的说,也许把石卡西山说成是刘三姐的故乡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但从石卡西山的风景来看,也不算有负这一荣光。西山是古已有名的贵县四大名山。《徐霞客游记》中记载道:按《志》,贵县有东、西、南、北四山,四山惟北为崇峦峻脊,而东、西、南三山俱石峰森立。除了峰峦叠嶂,石卡还有江有湖。七星伴月山、黄桑山、唱歌山、匐船山数峰并峙,无不峰峦奇特、石笋参天。群山南面有新桥江,西面有黄扬江,北面有大茶江,江水粼粼、溪流清澈,与群山相映,确实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此外,另一个贵县新八景——西凌落骛,也就是九凌湖,也在石卡境内,
  然而即使如此,即使境内美景遍布,即使现在也有一些人慕名前往游玩,但是总的来说石卡西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状况并不理想,游客零星、不成气候,也很少有人特别留意寻访刘三姐的故里、刘三姐传说发生的地方,“三姐歌台”的冷落荒芜就很能说明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到石卡游玩的人都不是冲着刘三姐去的。个中原因,恐怕值得仔细思量。
  暮霭郁沉沉,芙蓉隐雾雨;依稀露峰头,倏忽迷村坞;别浦归渔蓑,晚烟乱鸦树;卷帘小阁西,闲眺应眉舞——清朝乾隆年间贵县进士朱士钰所作的《西山》诗,为我们描摹了石卡西山如诗如画的美景。至于能不能把故老相传的西山刘三姐的故事继续传扬,使更多的人熟知并悠然向往,则看造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