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的天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都离我们一样远。星星就好像镶嵌在一个圆形天幕上的宝石。
实际星星和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球面上的投影,这个假想的圆球就称为天球,它的半径是无限大。而地球就悬挂在这个天球中央。
星星在天空中移动的方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星座的形状并不会改变。星星从东方的地平线爬上来,爬到最高点(中天),然后往西方沉下去。看起来就像整个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样。相信大家都明白,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星体并不会绕着地球转。星体在天空中绕着我们旋转,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错觉,天球本身是不会移动的。我们身在地球中,并不会感觉自己在转动的,就好像我们乘坐火车时看见窗外的景物向后移动,而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移动中。
天球上的坐标系统
为了准确形容天上星体的位置,天文学家制订了一套坐标系统来标示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 这套坐标系统和地球上惯用的经纬度坐标十分相似。
这套坐标系统把天球分为赤纬及赤经。赤纬的算法是从天球赤道开始至两极止,天球赤道是0度,向北至天球北极是+90 度, 向南至天球南极是 -90 度。赤经的算法较特别,和地球经度(由-180度至+180度)的算法不同, 赤经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东由0小时至24 小时。和时间一样,赤经的每小时可分为60分,每分可再细分为60秒(注:赤经的分秒并不等如角度用的角分角秒) 。赤经计算的起点为春分点,春分点是天球赤道和黄道的两个相交点其中一个(另一个是秋分点)。
像转动中的陀螺一样,地球的自转轴在太空中其实并不固定,而是以26000年的周期在转动,这个运动称为岁差,所以,春分点和天球北极的位置亦会非常缓慢地移动。所以,当我们使用天球坐标来标示天体的位置时,应该同时指出是哪一年的坐标,例如公元2000.0年。
NEOCam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一项旨在监测近地小天体的空间望远镜项目的核心技术设备
北京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一项可以帮助美国宇航局提升其未来针对小行星和彗星侦测追踪能力的红外探测器通过了关键的设计阶段测试。
这一探测器名为“近地天体相机”(NEOCam),在模拟深空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测试中达到了设计指标。“近地天体相机”是未来即将计划实施的一项空间小行星探测望远镜项目的核心设备。出版的《光学工程杂志》上将会公布这一探测器的设计和指标细节。
这一探测器将会被作为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项新计划的组成部分,这一大胆计划将首次着眼于识别并捕获近地小行星并将其拖拽至地球附近空间供宇航员就地开展研究工作。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执行主管林迪・约翰逊(Lindley Johnson)表示:“这一探测器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美国宇航局‘发现项目’及其‘天体物理学研究与分析项目’对于创新技术的投入,这将改善我们未来保护地球,应对外来天体撞击风险的能力。”
所谓近地天体,一般是指距离地球轨道在2800万英里(约合4500万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或彗星体。小行星并不会自己发光,它们只能反射太阳光。取决于一颗小天体对阳光的反照率有多高,一颗小型但具有高反光表面的小天体看上去可以和一颗较大型但是具有低反光表面的小行星显示相似的光学观测特性。因此,在光学波段进行的此类观测有时会有明显的误差。
即将发表的这篇论文的合著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NEOWISE项目首席科学家艾米・门泽(Amy Mainzer)表示:“红外探测器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小行星的分析和确认。当你使用红外探测器观察小行星,此时你所观测的是其发出的红外热辐射,这将让科学家们更精确的限定其大小,甚至还可以告诉你一些有关其组成成分的信息。”
NEOCam探测器的主要突破在于提升其性能的稳定可靠性,并显著降低其质量,以便可以被搭载在卫星上发射升空。一旦被发射,这台空间望远镜将会被定位于4倍于地月距离的位置上,在这里这台设备将不分昼夜地监视接近地球附近空间的小天体,而不会受到云层或任何其它因素的干扰。
这一设备的开发成功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与它的科学伙伴罗彻斯特大学(负责进行设备测试工作)以及特雷迪成像技术公司(设备的开发)之间紧密合作的成果。
罗彻斯特大学的克莱格・麦克默提(Craig McMurtry)表示:“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新一代的探测器在灵敏度方面远远超过了上一代的同类设备。”
美国宇航局的NEOWISE项目是先前WISE,即“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的延长任务,该探测器于2009年12月发射升空,在红外波段对整个天空扫描两次。在此期间它共拍摄了270万个天体目标的图像,从遥远的星系到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和彗星。NEOWISE则完成了对太阳系内部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的巡天探测。该任务执行期间所取得的新发现包括21颗彗星,超过3.4万颗小行星以及134颗近地小天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