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归属争议

如题所述

渤海国是公元7—10世纪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权,但没能留下第一手史料,后世考察渤海国所依赖的只有唐朝和日本的相关记载以及考古资料。由于史料的匮乏,关于渤海国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达成共识,尤其是其历史地位与归属问题更是有关各国(尤其是中韩)争议的焦点。 最早记录渤海国的文献是9世纪前期唐朝人张建章写的《渤海记》,《新唐书·渤海传》多参照该书内容,但流传过程中已亡佚。中国对渤海的认识是以《旧唐书》和《新唐书》为基础展开的,历来中国人都认为渤海是靺鞨人的国家。20世纪,中国涌现了唐宴《渤海国志》、黄维翰《渤海国记》及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等研究渤海国的著作,对渤海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全面展开了渤海研究工作,包括史料整理、考古发掘及大量研究论著问世,尤其是东北工程更加促进了中国对渤海国的研究。
现代中国认为渤海国是隶属于唐朝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及东北地方历史的一部分。其主要依据为:一、渤海是靺鞨族建立的国家,而靺鞨族则是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二、渤海接受唐朝招抚与册封,向唐朝进贡,负有遣子入侍、贺正、朝觐等各项义务。三、渤海属于唐朝版图,被划为唐朝的忽汗州都督府,如同其他羁縻府州一样,唐朝对渤海实施监押与管辖。四、渤海官吏由唐朝任命,唐朝授予渤海使臣官衔,同时渤海人也能入唐为官。五、渤海地域主要在现今中国领土上,根据中国史学界的原则,凡是在历史上中国范围内的民族与政权,都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中国由中原王朝和边疆政权共同组成 ,从这个原则来看渤海属于中国史的一部分,何况渤海之地在周朝时期的肃慎就是中国的“北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部分。六、渤海深受唐文化的影响,各方面均模仿唐朝,与唐朝形成“车书一家”的局面,可以看出渤海与唐朝的一致性。七、渤海灭亡后,其居民大部分被汉族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只有7%的遗民迁入朝鲜半岛。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称渤海国“被划入唐朝版图”,此外还有渤海国是“国中之国”、“割据政权”等表述,总之均坚持渤海国是唐朝一部分的观点。 朝鲜自新罗以来,历代均未将渤海视为同族之国。新罗文人崔致远在《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称渤海本为依附高句丽的“粟末小蕃”、“靺鞨之属”,但在《与唐江西高大夫湘状》、《与礼部裴尚瓒状》及《上太师侍中状》中又说“惟彼句丽,今为渤海”、“昔之句丽,则是今之渤海”、“高句丽残孽类聚,北聚太白山,国号为渤海”,似乎一方面认为渤海是靺鞨人的国家,另一方面又认为渤海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学者认为新罗之所以故意将渤海置于高句丽名下,就是要提醒唐王朝把对高句丽的余恨转嫁到渤海头上。 高丽人金富轼作《三国史记》,其中也将渤海称为“渤海靺鞨”、“靺鞨”、“北狄”、“狄国”等,说明其不把渤海引为同类。朝鲜王朝初年郑麟趾等所修《高丽史》也谓“渤海本粟末靺鞨也”。而最早将渤海列为朝鲜半岛历史的,是朝鲜王朝后期文人柳得恭,他在1784年所撰的《渤海考》一书中强烈呼吁为渤海正名,其序文一段写道:
“高丽不修渤海史,知高丽之不振也。昔者高氏居于北,曰高句丽;扶余居于西,曰百济;朴、昔、金氏居于东南,曰新罗。是为三国,宜其有三国史,而高丽修之,是矣!及扶余氏亡、高氏亡,金氏有其南,大氏有其北,曰渤海,是谓南北国。宜其有南北国史,而高丽不修之,非矣!夫大氏者何人也?乃高句丽之人也。其所有之地何地也?乃高句丽之地也。”
柳得恭不仅明确将渤海国列入本国历史,还提出了南北国时代论。到了20世纪初,民族主义史学家申采浩又重提渤海归属问题,他批判金富轼以事大主义为指导思想写《三国史记》而忽视了北方的渤海,他甚至还在提及渤海高王大祚荣和宣王大仁秀时抬高称为“高帝”和“宣帝”。 尽管有这些呼声,但将渤海史视为朝鲜半岛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尚未成为主流,“统一新罗”仍是普遍看法,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民族主义史学逐渐取代实证主义史学,渤海国开始被认为是韩国历史,代表人物为李龙范和李佑成;与此同时,朝鲜也开始重新审视渤海历史,最早对新罗统一提出质疑的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他在1960年发表的《对三国统一问题的再检讨》一文中强调新罗没有统一三国,因为北方还有高句丽继承国渤海存在。 此后以朴时亨、张国钟为代表的朝鲜学者也掀起了渤海史的研究。如此一来,渤海国也就被朝鲜和韩国归为本国历史了。
现代朝鲜和韩国的基本观点是渤海国属于朝鲜半岛历史,渤海是高句丽的继承国,大祚荣为高句丽遗民,渤海的主体民族也是高句丽人。其中韩国将渤海与新罗视为相互对峙的“南北国时代”,而朝鲜更是将渤海视为正统,将新罗排除在外。他们将中国史籍记载渤海为“高丽别种”、“本高丽种”及日本史籍中称渤海为“高丽国”作为大祚荣是高句丽人、渤海是高句丽继承国的依据,并通过考古资料得出渤海文化延续高句丽文化的结论。朝鲜学者朴时亨认为渤海王室大氏与高句丽王室高氏是同一血统 ,张国钟认为渤海人70%—80%都是高句丽人,靺鞨和其他种族不过20%—30% ,宣称史书中称渤海为靺鞨或粟末靺鞨是为否定渤海为高句丽继承国而故意捏造的。 韩国虽然在这方面与朝鲜没有太大区别,但并非铁板一块,如韩国的渤海史专家宋基豪便承认大祚荣为粟末靺鞨人,但又说是高句丽化的靺鞨人,归根结底仍强调其高句丽的属性,并认为渤海国上层统治者为高句丽人,而下层则是靺鞨人居多 ;也有韩国学者指出新罗和渤海之间没有同族意识与统一意识,因而很难称得上是“南北国”。 除了渤海国的归属问题以外,朝鲜和韩国学者一般都倾向于渤海是独立国家,朝鲜学者称渤海为“天子国”或“皇帝国”,否认渤海为唐朝属国,缩小或回避唐朝册封渤海的作用;韩国学者则认为渤海具有对唐藩属国和对内皇帝国的双重属性 ,还有韩国人干脆以“渤海帝国”称之。 而他们认为中国将渤海视为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的观点是对渤海和新罗采取双重标准,批判中国“歪曲”渤海史。由此可见,中国与朝鲜半岛在渤海国历史问题的分歧相当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