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有些要求先煮,有些后煮。请问火候如何把握?先煮的用武火还是文火?后煮的是用武火还是文火?...

熬中药,有些要求先煮,有些后煮。请问火候如何把握?先煮的用武火还是文火?后煮的是用武火还是文火?请描述的详尽点儿。

先煎用文火煎约10至15分钟...后下用武火煎约5至10分钟。
以上是个人看法,习惯了...
以下是传统煎药的解释:
把中草药煎煮成汤剂的方法,要根据药剂的作用而掌握火候,如发表药、理气药,多取其气,宜用较猛的武火急煎;补益药,多取其味,宜较弱的文火慢煎。同时要依据药物的性质、药味的多少及病人年龄大小而确定煎水量的多少。此外,还须留意先煎、后下、包煎等法...

文火:指熬药时的火小而缓。药物煎沸后,一般用慢火、微火煎煮。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

武火:指火力大而急。煎药时多先武后文,即先急火后慢火。有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只用武火,如发 散药、芳香药等。

先煎: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它药物同下,而提前煎煮。如矿物类、介壳类药物,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质重而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约煮十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再如,麻黄须先煎三两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烦心。

后下:有些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稍煎即可。如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木通、藿香等,内含挥发油,煎煮过久,则因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又如大黄后下,可使其泻下作用更强。

包煎:一般对有毛的植物药如旋复花等须用布包煎,以免其毛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散剂、丸剂与饮片同煎时,包煎可防止药汤难服。或核仁捣泥如桃仁泥等,包煎可免散布药汤内。另外,过小的子仁如苏子、车前子等也宜包煎,以免沉底焦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9
先煎的药一般都是矿物类的药,比如代赭石之类,有效成分难于在水中溶解,先煎是为了能煎出更多的有效成分,所以适合武火煎。或者有毒的药,比如附子,久煎让有毒的乌头碱分解,可以解毒,所以也适合武火煎。
后煎的药一般是芳香类的药物,比如砂仁,薄荷等,有效成分很容易挥发,所以后煎,同理也适合文火煎,不然武火猛煎一样挥发的快。
至于火候,一般先煎的药,用煤气灶大火煎30分左右再下其他药比较合适,附子之类甚至可以煎到40分钟。下了其他药后等水沸腾了就可以调为小火也就是文火煎,但是其他药材在煎之前最好先另用容器冷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这样也是为了有效成分易于溶解。然后文火煎20分左右,再下后煎的药,只要2,3分钟文火就可以了,或者是看到后煎药在水里沸腾五,六下,或者是香气大溢出来就要立即停止。

满意请好评!
第2个回答  2013-08-29
先下的武火烧开,文火煎药,后下的用文火。
第3个回答  2013-08-29
传统的我不知道,我家是用网上买的保健壶熬中药的。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