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管理内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括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
1.全额预算管理:即没有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或收入较少的(一般占单位经常性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不含>以下),各项支出全部或主要由国家预算拨款供应的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1)对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办法。主要形式有:经费和任务挂钩,一年一定;核定基数,比例递增(减);包死基数,一定几年等。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执行其中某种管理形式。如支出经费全部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即国家财政根据财力可能,按照单位的基数和定额,核定单位年度预算,由单位包干使用,在预算执行中,除特殊原因外,不予调整预算,年终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又如支出经费部分包干,包干部分结余留用。即国家财政把单位支出中的某些项目费用核定定额包干使用,在保证完成包干项目计划和任务的前提下,包干项目的费用结余留给单位按规定支配使用。其余未包干项目按核定定额安排使用。
(2)对有条件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促其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即凡是有一定收入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财政部门应会同单位主管部门对其收入规定一定的比例或数额,抵顶事业费预算拨款。
2.差额预算管理:指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但还不足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需要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则实行差额预算管理。
(1)对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差额)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一是定额补助,结余留用。即国家财政对于支大于收的预算单位,根据其收入和支出的情况,选择一个特定的业务计垦单位(如医院的病床数),核定基数,确定补助定额,计算同年度差额补助数,由国家预算拨款定额补助,由单位安排使用,自求平衡,结余留用。
二是定项补助,结余留用。即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进行管理,根据收支情况,确定一个或几个支出项目,按照基数和定额,核定单位年度预算补助数额,其余项目的支出,由单位业务收入抵支,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三是差额补助,结余留用。即国家财政核定单位收支预算,单位收入抵补其支出后的差额,由财政拨款补助,年终结余由单位自行安排使用。
(2)对有条件逐步向自收自支管理过渡的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步减少事业费补助,在其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经济自主,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3.自收自支管理:即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但尚未具备企业管理杀件的事业单位,实行白收自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对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下补的办法。
(2)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单位,在核定其收支数时规定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财政,或上交主管部门。上交主管部门的部分可抵顶财政对该部门的事业费拨款,具体核定比例或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3)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单位的事业性质不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均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
(4)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仍属预算内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编报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接受财政、审计等监督。
(5)对有条件向企业管理过渡的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其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规定期限,促其实行企业管理。实行企业管理后,执行国家对企业的有芣规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