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1、薛觉先(Sit KokSin,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广东省顺德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



2、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广东广州府顺德县桂洲马地桥人(今属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曾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后一直在香港、澳门、广州、东南亚一带演戏及拍电影。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



3、桂名扬(1909年-1958年),原名桂铭扬,汉族,著名的粤剧演员,广东番禺人,生于南海,祖籍浙江宁波。代表作《火烧阿房宫》、《冰山火线》、《皇姑嫁何人》。



4、白驹荣(1892—1974)粤剧白派艺术创始人。原名陈荣,字少波,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今属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其父陈厚英是粤剧演员。

1958年,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白驹荣曾任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



5、廖侠怀(1903年~1952年)工丑生,在《毒玫瑰》中扮演病院院长而声名大噪。廖扮演各种人物均能刻画入微,形像传神,善于即兴发挥,针砭时弊。用鼻音行腔使调,别具一格,尤以唱“中板”、“木鱼”等曲调最为出色,人称“廖腔”。代表剧目有《花王之花》、《火烧阿房宫》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自20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演员人才辈出。首先有五大流派,包括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白驹荣/白玉堂和廖侠怀,带领粤剧走向精致化的任剑辉和白雪仙。
除此之外,也有些独当一面的男演员,譬如武生王靓次伯、丑生王梁醒波、慈善伶王新马师曾、武状元陈锦棠、武探花梁荫棠、爱国艺人关德兴、生纣王罗家权。
女角方面有早期的女薛觉先陈皮梅、生坦己秦小梨、花旦王芳艳芬、艺术旦后余丽珍、万能旦后邓碧云。近代则有以反串为闻名的戏迷情人任剑辉。
曲艺方面,粤曲演唱家当中,有四大平喉或平喉四杰之称的就是小明星、徐柳仙、张惠芳、张月儿。郑帼宝则被称为“濠江之莺”。
粤剧代表人物—任白
任白即任剑辉&白雪仙
组成了著名的“仙凤鸣剧团”,
第一届:《红楼梦》《唐伯虎点秋香》 第二届:《牡丹亭惊梦》《穿金宝扇》
第三届:《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 第四届:《帝女花》 第五届:《紫钗记》
第六届:《九天玄女》 第七届:《西楼错梦》 第八届:《再世红梅记》 第九届:《白蛇新传》
粤剧代表人物——红线女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刘胡兰、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粤剧代表人物——龙剑笙、梅雪诗
龙剑笙,任白首徒。 有粤剧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文武生, 同拍档梅雪诗传承和发扬任白戏宝中兴粤剧的中流砥柱。
粤剧名人
郭凤女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学生,她在7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后的二十年间,主演过各类题材风格的长、短剧数十个,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拦马》《王子与蛇仙》等刀马旦应工的武打戏,也有《宝玉哭晴雯》《红娘》等花旦应工的文场戏和《山乡风云》《家》《白燕迎春》等现代戏,更有《刁蛮公主憨附马》《打神》等红派名剧。
罗家宝
对前辈艺人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顾集取各家之长,并结合个人的声音条件,创造了独树一帜好听好唱的“虾腔”。
“虾腔”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音质厚实,共鸣犟烈,行腔不事雕饰但极具堂皇华采,高音区域虽然非其所长,但他能根据本身声缐特点,发展出一套跌宕有致 。因其小名“亚虾”,“虾哥”“虾腔”之名由此而来。罗家宝的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文,风流倜傥。并被誉“小生王”。首本名剧《柳毅传书》历演不衰。
文革十年后,他从小生转攻官生,饰演了《血溅乌纱》中的清官严天民、《袁崇焕》中的主帅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诗人陆游,在粤剧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艺术形象。 2002 年元旦的粤剧新年盛会上,罗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授予的粤剧“突出成就奖”。叱吒了舞台整整一个甲子的罗家宝在2002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从艺60年粤剧艺术系列活动”,包括巡回演出、推出个人自传录、个人曲集、艺术展览和艺术研讨会。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