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的种类?

1)依法执行职务;(2)正当防卫; (3)紧急避险; (4)受害人的同意; (5)不可抗力。 (6)其他法定免责事由。
把各项都能详细说明下,谢谢

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的种类:

1、依法执行职务。具有一定职责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职务时不可避免地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伤害,不构成侵权行为。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执行职务的权限来自法律规定,或法律的授权。只有来自明确的法律规定或合法授权的行为,才能保证其是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而为的行为。拥有一定职权的人,如果没有法律规定或合法授权,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应认定为滥用职权行为,不能免责。

(2)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只有在不造成损害就不能执行职务或有效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才能允许执行职务人对他人造成一定的损害。

2、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对于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给予适当的还击,以排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正当防卫行为是合法行为。正当防卫的构成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2)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侵害行为正在实施。

(3)防卫的对象只能是加害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或阻止不法侵害,只有针对加害人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不允许对加害人之外的人进行所谓的防卫。如果加害行为来自动物,对动物进行反击也构成正当防卫。

(4)正当防卫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以能够阻止加害行为为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一限度,对加害人造成了过重的损害,构成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紧急避险。是指在危险情况下,为了使社会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更大的损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致他人或本人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有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到本人、他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2)除了采取紧急避险的方式外,没有其它可以排除危险的方式。

(3)《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4、受害人的同意。指受害人事先明确表示愿意自行承担某种损害结果,而且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种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同意承担损害后果的意思表示。

(2)意思表示应采取明示的方式。受害人同意的意思表示应当明确表达,不能以默示方式推定。

(3)受害人同意的损害后果,不应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与法律。

(4)受害人的同意应当在损害发生前作出。损害发生后受害人同意免除加害人的责任,只是一种责任的事后免除方式,不同于受害人同意的行为。

5、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既包括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火山爆发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暴乱等。

6、其他法定免责事由。民事侵权应当相应的赔偿责任,但一些特殊情况行为人可以免责,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扩展资料:

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特征:

1、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须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

2、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是对抗对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的客观事实。

3、一定的免责事由总是以一定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为前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4
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由的种类:
(一)依法执行职务
依法执行职务,是指依照法律的授权及有关规定,在必要时因行使职权而损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的行为。
依法执行职务作为免责事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合法授权。
2.执行职务的程序和方式须合法。
3.执行职务的活动是必要的。即只有在不造成损害就不能执行职务时,执行职务的行为才是必要合理的。
(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当公共利益、他人和本人的人身或其他利益遭受到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作为免责事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防卫须以侵害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即只有在不法侵害实际发生的情况下,才能实行正当防卫。对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实施防卫的,则构成侵权行为。
2.防卫必须是针对非法的、不进行防卫就不能排除的侵害行为实施的。
3.防卫须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4.防卫是为了保护本人、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实施的不法行为的侵害。
5、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民法通则》第128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三)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和本人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作为免责事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合法的权益会受到损害的紧急危险;
2.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避险措施;
3.紧急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即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轻于所避免的损害。
《民法通则》第129条的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四)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同意是指受害人事前明确作出自愿承担某种损害结果的意思表示。受害人的同意作为抗辩事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受害人的同意须明确作出;
2.受害人的同意须自愿作出;
3.受害人同意的内容是愿意承担某种损害后果;
4.受害人的同意须在损害前作出;
5.受害人的同意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及善良风俗。
(五)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六)其他法定免责事由
除上述情况外,法律、法规规定可免除或减轻民事责任的其他情况也为免责事由,如受害人的故意或过失、第三人的过错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侵权民事责任免责事实包括以下几类:

    受害人故意。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

    第三人过错。是指损害完全是由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过错造成的情形。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导致的损失。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自身、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防卫措施所造成的损害。

    紧急避险。是指为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第3个回答  2013-05-24
你回答的就是答案啊~~简答题只要答对条目就可以了,对于多答了扣分否,要看阅卷老师的心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