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如何供奉二郎神(二郎显圣真君)

如题所述

“二郎神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奈何他不得。观音荐举玉帝外甥,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出战。二郎神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难论高下。后得其爱犬及太上老君相助,终于活捉孙悟空。”

“中国古代传说中,名二郎神的有四人。一为战国时水利家李冰之子二郎,传说他奉命在灌口治水斩蛟,其友‘梅山七圣’助其成功。二为玉皇大帝外甥,女神三圣母(华山圣母)之兄杨戬,因不满三圣母与凡人成婚而怒提华山,禁压三圣母于华山之下。第三人为隋代斩蛟的赵昱。此三人统呼为灌口二郎神。另一说指晋代襄阳太守邓遐。自宋以来,各地多建有二郎神庙。以其为题材或用为人物的作品有:元杂剧张时起的《沉香太子劈华山》、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及戏曲《宝莲灯》等。《太平御览》卷六二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遐为襄阳太守,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自挥剑,截蛟数段,流血丹水,勇冠当时,于是后遂无蛟患。’《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宋王銍《龙城录》:‘赵昱,隋末拜嘉州太过,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及舟男属一万人,夹江岸鼓吹,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董永沉香合集.沉香救母雌雄剑》:‘身披锁子甲黄金,白面微须三只眼,手使三尖二刃锋......众神看罢杨小圣,认得是临江灌口二郎神。’《都江堰功小传》:‘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西游记》第六回:菩萨曰:‘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现)居灌源程序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
“二郎神世称‘水神’。究竟奉祀何人,所说不一。《三教搜神大全》指赵昱。隋代蜀人,随李珏隐居青城山修炼,被炀帝起为嘉州太守,死后成神,宋真宗时封为‘清源妙道真君’。又据《苏州府志》载,赵昱于嘉州太守任内,曾入水斩蛟除害,蜀人建庙祭祀,号‘灌口二郎神’。又说为李冰次子。因他除都江孽龙,治水有功,蜀人立庙祭祀。另说二郎神为李冰或晋邓遐。宋以后各地多有二郎神庙”。

由上可知,中原汉族地区的二郎神所指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人或神上:杨戬、赵昱、李冰、李冰次子、邓遐,除杨戬是神话中的战神外,其余几乎都和治水有关。那么,既然汉族地区的二郎神身份如此复杂,作为输入神祗的土族所崇拜的二郎神又指那位神呢?在土族地区,关于二郎神也有不少传说。

“二郎神是土族地区供奉的神灵。在民和县中川朱家村,曾修有二郎神庙,牌位‘清源妙道护崇密真君川蜀大地威灵显化天尊’。据传,甘肃河洲一带的脚户进四川跑买卖,为了逢凶化吉,崇信二郎神,从四川偷来二郎神牌位,修庙供奉。1928年,西北发生战乱,二郎神庙遭火焚。朱家八户民众将二郎神牌位从河洲迁来,用柏木雕像,供在村庙。至今,当地人仍称二郎神为‘河洲底底’(底底:本是土语对爷爷的称呼,此处为神)。从土族传统的节日‘纳顿’开始之日起,二郎神被请至三川各村庙,供奉香火,直到农历九月十五日最后一个朱家‘纳顿’结束,才被请回本宗庙。同仁县土族也信奉二郎神,将二郎神与山神供在一个庙里,农历六月举行传统节日‘鲁若’时,法师请求诸神护佑人畜兴旺。又传,二郎是很早以前朝廷派到此地的一位名将,因治理地方有功,死后人们为其塑像,供奉敬仰”。

“据当地传说,阿米木洪(俗称二郎神)、阿米尤拉和古木日郎神原是三兄弟,均是遭皇帝放逐来到青海的。阿米木洪原是一名武将,有一次因战败而被皇帝处死,灵魂被发配到四川境内的二郎山,后修行成神,成为那里的汉族信仰的神灵,藏族(包括当地土族)原本不信仰他。传说约在100年前的一次战争中,当地藏族(包括当地土族)供祭二郎神,乞求护佑他们打胜仗,因为二郎神是战神。结果,他们真的打了胜仗,便认为是二郎神护佑助战的结果,因此开始供祭二郎神。热贡‘六月会’上,跳舞的人手持三角旗(战旗)、刀、矛,口喊‘唉哈──唉哈’,跳方阵舞,庆祝他们的胜利。此舞据说就是表现对二郎神的敬仰。民间认为,二郎神是一位善神,喜欢血祭,只要人们信仰并按时供祭他,他对什么部落都加以保护”。

从以上来自土族地区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土族认为二郎神是一位战神,但对其身份,依然没有指明是杨戬。却都与四川有关,难道真的是指与四川和治水等有关的李冰?李冰次子?赵昱?不能这样草率地下结论。

在汉族神话中的杨戬二郎因骁勇善战而成为战神,他最引人注目和最具威力的是长在额头中间的第三只眼。第三只眼成为二郎神的象征和标志。除杨戬外,不论是赵昱、李冰,还是李冰次子、邓遐等都没有这一明显的特征。而在同仁土族庙中所供二郎神均有第三只眼,且一些村庄的人们在呼叫时直接叫杨戬二郎。2003年7月,在同仁年都乎村举办的六月会上,年轻的法师自言附在自己身上的神是二郎神,要求村民为其制作了只有战将才穿戴的头盔、战袍等,且走起路来铿锵有力,作马步状,活脱脱一位战神形象。这些都不容质疑地说明:土族所崇拜的二郎神就是中国汉族古代神话中的骁勇战神杨戬。

另外,从土族的形成来看,不论是来自汉族还是蒙古族,其来到青海地区的主要目的就是驻守边防。也就是说,土族的先民初到青海时的身份是军人,而军人关注的首先就是打仗,打仗对他们来说是天职。从元至宋至明,从今甘肃临夏(古时河洲)到青海的黄南地区直至民和、互助一线,一直是防御吐蕃东进的战略要地。各代在这一地区都部署有较大规模的驻军,事实上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也始终未断。在这种情况下,守军及其家属们将战神二郎神奉为自己崇拜的神灵就不难理解。当这些守军的身份从军人转为普通百姓后,也即成为今天的土族以后,其信仰自然保留了下来。从史料上可以得知,宋以后各地出现并多建立了二郎神庙,这一时期,也恰好是土族的先民向青海迁来的重要时期。

由此可知,尽管土族对自己所崇拜的二郎神有不同的说法,但实质上其崇拜的二郎神就是指战神杨戬二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3
二郎真君刚直公正,显圣护民,凡人间生灵危难,呼其尊号必往救。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在都江堰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有朝拜二王庙拜见二郎神的传统.流传至今。
第2个回答  2012-07-09
如果家里没有比真君大的菩萨,那真君爷就放再中间,每天给他上香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