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如题所述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较,“新”在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更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也是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

扩展资料:

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1、成都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天津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臵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

3、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珠三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城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5

新型城镇化新在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新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是农业现代化的补充。

新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和扩大规模,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乡”向“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扩展资料:

建设模式

(1)城市旅游化模式:

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包括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本身就是客源地也是目的地,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空间,特别是休闲发展。文化休闲街区、休闲商业综合体、RBD、都市休闲聚落、主题公园、创意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业态发展,都能大大促推城镇化率及城市品质。环城游憩带,是新型城镇化最快最好最有效率的区域。

(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对于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建制镇,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化模式。拥有4A、5A景区以上旅游吸引核的城镇,可以作为景区的集散中心来打造,形成旅游城镇化顺理成章。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可以依托气候、景色、地质、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泛旅游产业的整合,形成特色城镇,实现创新升级。

(3)旅游综合体模式:

这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是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非建制城镇化模式:基于我国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旅游休闲为基础导向,以相关产业为支撑,以休闲地产、商业配套为延伸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广大适宜区域实施“就地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

这也是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的模式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城中村,大城市郊区,以及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城镇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1

新型城镇化新在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新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是农业现代化的补充。

新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和扩大规模,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乡”向“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扩展资料:

新型城镇化的国家规划:

2014年1月20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修改完毕并上报,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战略重点和配套制度安排。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权威人士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将着力推进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和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常住人口市民化问题。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对各地的积极探索给予肯定。

对于城镇化的推进,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

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2015年2月28日指出,要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经过筛选论证。

已经确定了江苏、安徽两个省和62个城市(镇)作为试点地区,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等等开展改革探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城镇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5-14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4个回答  2014-08-14
虽然也有一些专家试图给新型城镇化下一个严格定义,但我想,要找到一个权威的大家都认可的新型城镇化定义,可能很难,或许下定义的专家本人都未必清楚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但这只是原则要求,说不上是严格的定义,即使是定义,也不能全面涵盖新型城镇化之“新”。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据说未来十年城镇化是中国扩内需的重大战略。经济工作会议也已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今年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许多地方都正在或已经制定了新型城市化的规划,相关专家学者也忙着在全国飞来飞去,向地方主政者推销自己的新型城市化方案。
2012年已经过去,从经济角度说,2012年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增速虽然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但却降到近年来的低点。对中国来说,由于还有繁重的就业压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压力,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充足财力保障才能做好的事情,所以,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因为财政的增收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使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型成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前提应是建立一个内需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而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从而也是保证经济较高增长的优势所在。相关统计显示,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一些机构已经预测,由于有了城镇化的政策保障,今年经济至少能够达到8.2%的增速,远高于去年增长水平。凡此种种,决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还是会放在如何把经济搞上去。
把经济作为优先处理的事项虽然符合中国当前情形,不过,我担心的是,假如大家都把眼睛盯在城镇化上,恐怕中央对新型城镇化之“新”的要求就会落空。道理很简单,各地打城镇化的主意,着眼不在城镇化的“新”上,更多还是出于GDP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如上所述,毕竟只有经济增长,才有财政的增收。
~亲,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共同进步!Thinks!!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