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账面余额=成本余额(面值余额)+应计利息余额±利息调整余额±公允价值变动余额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摊余成本=成本余额±利息调整余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在网上搜索的资料上都是“摊余成本=成本余额+应计利息±利息调整余额-资产减值损失”,但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摊余成本并不包含应计利息累计计提额。

我曾遇到过一个实例,投资者折价购入一只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之后按季度计提债券的应计利息及溢折价摊销,如果按照资料上的公式,发现本次计提摊销后,期末摊余成本大于期初摊余成本,下一个季度再计提摊销时,会计算出折价摊销额小于0(折价摊销额=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期末利息调整余额大于期初利息调整余额(期末利息调整余额=期初利息调整余额-折价摊销额),这样使得期末摊余成本更大,到债券到期日前最后一次计提摊销,发现摊余成本不等于面值。
请高人指教,摊余成本到底怎么计算!!!

最后一年不是按利率摊销,而是剩下的摊余成本和面值之差倒挤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1
  “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目前债券基金的估值方法主要有三种可以选择:成本法、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债券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市价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债券,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通用公式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本期摊余价值=上期摊余价值+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现金流出或流出[应付性质的为减已付或应付,应收性质的为减已收或应收,到期一次还息的为0]]-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注意:
  ①分期付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还本额”,本期还本额=本期付款额-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②分期收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收款额”,本期收款额=本期收款-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未实现融资费用,货:财务费用”的金额)。
第2个回答  2013-05-13
这么复杂的问题你就给10也太少了。。。
相似回答